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问题 | 第11页 |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论文结构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4页 |
2.1 竞争优势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2.1.1 竞争优势理论 | 第16-17页 |
2.1.2 竞争优势的内涵 | 第17页 |
2.1.3 竞争优势的维度 | 第17-18页 |
2.2 动态能力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2.2.1 动态能力的内涵 | 第18页 |
2.2.2 动态能力的维度 | 第18-19页 |
2.3 中国式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2.3.1 中国式关系的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2.3.2 中国式关系的内涵 | 第20页 |
2.3.3 中国式关系的维度 | 第20-21页 |
2.4 研究现状与不足 | 第21-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探索性案例研究 | 第24-42页 |
3.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 第24-25页 |
3.2 准备阶段 | 第25-28页 |
3.2.1 启动 | 第25-26页 |
3.2.2 研究设计与案例选择 | 第26-27页 |
3.2.3 研究方法与工具选择 | 第27-28页 |
3.3 执行阶段 | 第28-40页 |
3.3.1 数据收集 | 第28-29页 |
3.3.2 案例内分析 | 第29-34页 |
3.3.3 案例间分析 | 第34-38页 |
3.3.4 形成假设 | 第38-40页 |
3.4 对话阶段 | 第40-41页 |
3.4.1 文献对话 | 第40-41页 |
3.4.2 结束 | 第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国际承包商动态能力、中国式关系及竞争优势的模型构建 | 第42-50页 |
4.1 动态能力对竞争优势作用的研究假设 | 第42-44页 |
4.1.1 环境感知能力与竞争优势 | 第42-43页 |
4.1.2 学习能力与竞争优势 | 第43页 |
4.1.3 整合协调能力与竞争优势 | 第43-44页 |
4.2 中国式关系对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的调节作用的研究假设 | 第44-47页 |
4.2.1 商业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44-45页 |
4.2.2 政治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45-47页 |
4.3 构建竞争优势模型 | 第47-48页 |
4.3.1 模型框架 | 第47页 |
4.3.2 模型构造及分析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国际承包商动态能力、中国式关系及竞争优势的实证研究 | 第50-72页 |
5.1 问卷设计 | 第50-51页 |
5.1.1 问卷设计过程 | 第50页 |
5.1.2 问卷的基本内容 | 第50-51页 |
5.2 变量的测量 | 第51-55页 |
5.2.1 因变量的测量 | 第51页 |
5.2.2 自变量的测量 | 第51-53页 |
5.2.3 调节变量的测量 | 第53-54页 |
5.2.4 控制变量的测量 | 第54-55页 |
5.3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第55-58页 |
5.3.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55页 |
5.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5-58页 |
5.4 问卷有效性分析 | 第58-60页 |
5.4.1 信度分析 | 第58页 |
5.4.2 效度分析 | 第58-60页 |
5.5 回归分析 | 第60-65页 |
5.5.1 相关性分析 | 第60-62页 |
5.5.2 动态能力对竞争优势的回归结果 | 第62-63页 |
5.5.3 中国式关系对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调节作用的回归结果 | 第63-65页 |
5.6 回归结果讨论 | 第65-69页 |
5.6.1 动态能力对竞争优势的影响 | 第65-66页 |
5.6.2 中国式关系对竞争优势的影响 | 第66页 |
5.6.3 中国式关系对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的调节作用 | 第66-6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9-7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6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72页 |
6.2 国际承包商发展的策略建议 | 第72-73页 |
6.3 研究贡献 | 第73页 |
6.4 研究局限及后续研究方向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6页 |
附录一 | 第86-88页 |
附录二 | 第88-92页 |
作者简介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