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一种新型实时偏振成像系统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1-13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3-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7页
    1.2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第17-19页
    1.3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第19页
    1.4 本文的研究结构安排第19-22页
第二章 偏振成像原理分析第22-32页
    2.1 光波的偏振理论分析第22-25页
    2.2 传统透混沌介质偏振成像原理分析第25-28页
    2.3 传统偏振成像算法与实验结果分析第28-30页
        2.3.1 传统偏振成像算法第28-29页
        2.3.2 传统偏振成像实验结果分析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新型实时偏振成像系统设计原理分析第32-42页
    3.1 偏振成像系统原理及方案分析第32-36页
        3.1.1 分时偏振成像法第32-33页
        3.1.2 分振幅偏振成像法第33-34页
        3.1.3 分孔径偏振成像法第34-35页
        3.1.4 分焦平面偏振成像法第35-36页
    3.2 基于晶体双折射特性的偏振成像原理第36-40页
        3.2.1 各向异性晶体光学性质的数学模型建立第36-37页
        3.2.2 偏振分束棱镜第37-40页
    3.3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新型偏振成像系统组成分析第42-50页
    4.1 系统结构对比分析第42-44页
        4.1.1 基于萨伐尔偏振镜的偏振成像第42-43页
        4.1.2 基于渥拉斯顿棱镜的偏振成像第43-44页
    4.2 系统组成与主要功能第44-49页
        4.2.1 前置望远透镜系统L_1与准直镜系统L_2第44-45页
        4.2.2 渥拉斯顿棱镜系统(WP)第45-48页
        4.2.3 成像镜系统L_3的结构与作用第48-49页
    4.3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基于渥拉斯顿棱镜偏振成像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第50-74页
    5.1 系统光学设计参量分析第50页
    5.2 系统像差分析第50-59页
        5.2.1 L_1与L_2结构像差分析第51-54页
        5.2.2 WP材料与结构分析第54-56页
        5.2.3 成像镜L_3结构与像差分析第56-59页
    5.3 全系统结构与像差分析第59-71页
        5.3.1 单轴实时偏振成像系统优化设计第59-65页
        5.3.2 双轴实时偏振成像系统优化设计第65-71页
    5.4 系统场景成像分析第71页
    5.5 本章总结第71-7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致谢第80-82页
作者简介第82-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广电传媒员工绩效管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密度峰值的自适应多粒度聚类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