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物理学论文--环境光学论文

城市夜间光污染观测方法与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13页
        1.1.1 光污染危害性第11-12页
        1.1.2 城市生态照明规划的需要第12页
        1.1.3 光污染表达模型的发展第12-13页
    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3.1 光污染数学模型第14-15页
        1.3.2 图像分析表达第15-16页
        1.3.3 光污染量化观测方式第16-18页
    1.4 研究方法第18-21页
        1.4.1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2 技术路线第19-21页
2 夜间光污染影响因子研究第21-40页
    2.1 城市光污染概述第21-23页
        2.1.1 夜间光污染分类第21页
        2.1.2 光污染表现形式第21-22页
        2.1.3 城市空间发亮原因第22-23页
    2.2 自然条件影响第23-28页
        2.2.1 自然背景光第23-25页
        2.2.2 云层第25-27页
        2.2.3 大气第27-28页
    2.3 城市功能影响第28-33页
        2.3.1 城市发展第28-30页
        2.3.2 城市人口和观测距离第30-31页
        2.3.3 城市表面第31-33页
    2.4 城市照明设备影响第33-39页
        2.4.1 照明灯具第33-35页
        2.4.2 照明形式第35-36页
        2.4.3 照明功能第36-39页
    2.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3 城市夜空层光环境观测与研究第40-70页
    3.1 夜空层观测方案第41-43页
        3.1.1 观测区域背景第41页
        3.1.2 观测方法第41-43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3-69页
        3.2.1 典型晴朗夜天空光环境第43-49页
        3.2.2 月亮周期影响第49-54页
        3.2.3 云层影响第54-62页
        3.2.4 大气影响第62-69页
    3.3 本章小结第69-70页
4 城市内部空间光污染观测与研究第70-110页
    4.1 城市冠层光环境观测研究第70-77页
        4.1.1 研究背景及方法第70-72页
        4.1.2 冠层观测结果与分析第72-77页
        4.1.3 小结第77页
    4.2 地表层观测方法第77-79页
    4.3 不同功能区域光环境结果与分析第79-110页
        4.3.1 商业街区—西安路第79-87页
        4.3.2 居民区—西安路居民区第87-93页
        4.3.3 城市公园—劳动公园第93-100页
        4.3.4 广场功能—星海广场第100-107页
        4.3.5 小结第107-110页
5 城市光污染分布可视化表达的探索第110-121页
    5.1 光污染可视化的意义第110-112页
    5.2 光污染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第112-115页
        5.2.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第112-113页
        5.2.2 结合必要性及可行性第113-115页
    5.3 城市光污染分布可视化初探第115-120页
        5.3.1 可视化表达方法第115-117页
        5.3.2 初步可视化案例—西安路第117-120页
    5.4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21-124页
    6.1 结论第121-122页
    6.2 后续研究第122-123页
    6.3 展望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8页
图片目录第128-132页
表格目录第132-134页
附录A 夜空层连续观测数据第134-135页
附录B 城市功能区域观测数据第135-138页
附录C 月亮对地面照度变化第138-13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39-140页
致谢第140-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佛教生态哲学对我国环境法的影响
下一篇: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及路径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