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庄子》文道之辨--以“文以载道”进行阐释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绪论第9-18页
    一、选题背景第9-11页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研究目的第11-12页
        2、研究意义第12页
    三、研究现状第12-17页
        1、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2、国内研究现状第13-17页
    四、《庄学》研究发展趋势第17-18页
第一章 “文以载道”文学理念与《庄子》文道之辩第18-28页
    1.1 中国古代“文以载道”文学理念第18-21页
    1.2“眼极冷”:《庄子》浪漫文学特质第21-23页
    1.3“心极热”:《庄子》现实社会悲情第23-28页
第二章 “文以载道,明其当然”:文载道第28-39页
    2.1 复合式艺术结构第28-32页
    2.2 文学意象解读第32-35页
    2.3 逻辑推理分析第35-39页
第三章 “文源于道,明其本然”:道成文第39-53页
    3.1 民间文学基因赓续第39-41页
    3.2《诗经》学术文化影响第41-44页
    3.3“士志于道”责任担当第44-47页
    3.4 社会文化价值反思第47-49页
    3.5 庄子学派价值理念第49-53页
第四章 “文与道俱”“文道合一”:象为媒第53-58页
    4.1《庄子》象征意象运用特点第53-55页
    4.2《庄子》象征意象思维分析第55-58页
结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波顿谈波顿》汉译的规范研究
下一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N-(6-氧代-6-(苯氨基)己基)-2-氨基苯甲酰胺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活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