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基于应变评估复材修复结构性能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注释表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第13-15页
    1.2 复合材料修复方法介绍第15-17页
        1.2.1 螺栓连接修补第15页
        1.2.2 胶接修补第15-17页
    1.3 复合材料修复结构研究进展第17-19页
        1.3.1 国内研究进展第17-18页
        1.3.2 国外研究进展第18-19页
    1.4 论文研究意义和内容第19-21页
        1.4.1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4.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复合材料结构性能识别的理论方法第21-30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层合板宏观力学性能第21-25页
        2.2.1 单层的应力-应变性能第21-22页
        2.2.2 层合板的应变和应力变化第22-25页
    2.3 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第25-28页
        2.3.1 固有频率结构性能识别方法第25-26页
        2.3.2 应变模态法第26-27页
        2.3.3 应变模态变化差和变化率第27-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复合材料层合板胶接修复工艺及实验件制作第30-39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实验材料及设备第30-31页
        3.2.1 实验材料第30-31页
        3.2.2 实验设备第31页
    3.3 胶接修补工艺第31-37页
        3.3.1 胶接修补工艺参数第31-34页
            3.3.1.1 损伤孔及表面处理影响第32页
            3.3.1.2 树脂胶的配比及胶层厚度影响第32-33页
            3.3.1.3 胶接修补补片的参数影响第33页
            3.3.1.4 胶接修补的固化曲线影响第33-34页
        3.3.2 胶接修补流程第34-37页
            3.3.2.1 碳纤维预浸料的制作第34页
            3.3.2.2 修补结构真空袋的制作第34-35页
            3.3.2.3 加热固化修补第35-37页
    3.4 测试实验件的制作第37-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基于应变模态层合板修复结构性能评估第39-64页
    4.1 引言第39页
    4.2 应变模态法检测压电层合板性能实验准备第39-45页
        4.2.1 压电元件检测原理第39-41页
        4.2.2 检测实验方案第41-42页
        4.2.3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42-44页
        4.2.4 实验检测方法第44-45页
    4.3 数据处理与性能评估分析第45-62页
        4.3.1 模态分离第45-49页
        4.3.2 应变模态曲线拟合第49-50页
        4.3.3 补片直径对层合板修复结构性能的影响第50-56页
        4.3.4 单、双面修补方式对层合板修复结构性能的影响第56-59页
        4.3.5 损伤孔径对层合板修复结构性能的影响第59-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基于静态应变层合板修复结构性能分析第64-80页
    5.1 引言第64页
    5.2 静态应变法检测层合板性能实验准备第64-69页
        5.2.1 静态应变的检测原理第64-66页
            5.2.1.1 桥路方式第64-65页
            5.2.1.2 工作原理第65-66页
        5.2.2 实验检测方法第66-69页
            5.2.2.1 实验设备与材料第66-67页
            5.2.2.2 实验方案及步骤第67-69页
    5.3 数据处理与性能评估分析第69-79页
        5.3.1 应变片粘贴位置的选择第69-71页
        5.3.2 损伤孔径对层合板修复结构应变的影响第71-76页
        5.3.3 补片直径对层合板修复结构应变的影响第76-79页
    5.4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5页
致谢第85-86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材损伤结构胶接修复工艺与评估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织构化金属—高分子材料摩擦副磨损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