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事故条件下城市主干路交通拥挤态势预测及评估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第9-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3 相关课题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5页
        1.3.1 城市道路事故影响研究综述第12-13页
        1.3.2 城市道路拥挤时空扩散范围研究综述第13-14页
        1.3.3 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态势评估研究综述第14-15页
        1.3.4 国内外研究成果评述第15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8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2 研究路线第16-18页
第二章 事故条件下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态势影响因素第18-26页
    2.1 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类型及机理分析第18-21页
        2.1.1 道路拥挤定义及类型第18-19页
        2.1.2 城市道路拥挤特性分析第19-20页
        2.1.3 城市道路拥挤度量指标及标准第20-21页
    2.2 事故条件下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态势影响因素第21-24页
        2.2.1 事故情景第22页
        2.2.2 实时交通环境第22页
        2.2.3 事发道路等级及事故发生位置第22-23页
        2.2.4 路网形态第23-24页
        2.2.5 主观驾驶行为第24页
        2.2.6 影响因素作用方式第24页
    2.3 论文研究基本情景设定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事故条件下城市主干路拥挤蔓延速度预测模型第26-44页
    3.1 交通波基础理论第26-29页
        3.1.1 理论概述第26-27页
        3.1.2 交通波理论基本模型第27页
        3.1.3 事故条件下交通波分析第27-29页
    3.2 事故条件下基于交通波理论的城市道路拥挤蔓延速度预测模型第29-32页
        3.2.1 Van Aerde模型基础理论应用第29-31页
        3.2.2 基于交通波理论的拥挤蔓延速度预测模型构建第31-32页
    3.3 事故条件下城市主干路道路拥挤蔓延速度预测模型修正第32-40页
        3.3.1 主干路交通功能及事故条件下交通特性第32-34页
        3.3.2 事故车道占用对通行能力的影响第34-35页
        3.3.3 换道行为对通行能力的影响第35-36页
        3.3.4 信号交叉口影响第36-38页
        3.3.5 修正后模型第38-40页
    3.4 数据来源与模型计算第40-43页
        3.4.1 数据来源第40-41页
        3.4.2 模型计算第41-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事故条件下城市主干路拥挤态势影响范围预测第44-68页
    4.1 拥挤在路网交叉口的蔓延机理第44-45页
    4.2 基于拥挤蔓延速度的事发主干路拥挤空间蔓延长度第45-53页
        4.2.1 事故持续时间第45-46页
        4.2.2 拥挤沿事发主干路的空间蔓延长度第46页
        4.2.3 事发道路拥挤空间蔓延长度算例与仿真验证第46-53页
    4.3 事发主干路周边路网拥挤空间影响范围第53-67页
        4.3.1 拥挤向事发主干路周边道路蔓延现象第53页
        4.3.2 主干路周边路网拥挤态势影响范围第53-58页
        4.3.3 事故引发拥挤向路网蔓延案例仿真第58-67页
    4.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事故条件下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态势评估第68-82页
    5.1 交通拥挤态势评估流程第68-69页
    5.2 交通拥挤态势评估指标体系第69-72页
        5.2.1 交通拥挤态势发展指标第69-70页
        5.2.2 交通拥挤态势后果指标第70-71页
        5.2.3 指标特点分析及计算流程第71-72页
    5.3 交通拥挤态势模糊综合评价第72-80页
        5.3.1 建立因素集与评价集第73页
        5.3.2 指标权重确定第73-74页
        5.3.3 基于隶属度函数的单因素评价第74-79页
        5.3.4 模糊综合评价第79-80页
    5.4 实例分析第80-81页
    5.5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结论与展望第82-83页
    一、主要研究成果第82页
    二、存在问题及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7-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省高速公路沥青面层集料加工质量控制研究
下一篇:事件状态下快速路行程时间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