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法治下的实质法律推理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引言 | 第15-18页 |
一、基本界定 | 第18-26页 |
(一)实质法律推理 | 第18-23页 |
1、本文实质法律推理的涵义 | 第18-19页 |
2、实质法律推理的主要方法 | 第19-20页 |
3、实质法律推理的主要特点 | 第20-22页 |
4、实质法律推理的适用范围 | 第22-23页 |
5、对实质法律推理约束的必要性 | 第23页 |
(二)作为立场的形式法治 | 第23-26页 |
1、形式与实质——法治的两个标准 | 第23-24页 |
2、形式法治——实质法律推理的法治立场 | 第24-26页 |
二、疑难案件中的实质法律推理 | 第26-33页 |
(一)疑难案件中实质法律推理适用的实证分析 | 第26-29页 |
(二)实质法律推理适用中存在问题归纳 | 第29-33页 |
1、实质法律推理适用缺失 | 第29页 |
2、实质法律推理标准选择不当 | 第29-30页 |
3、实质法律推理运用条件不准确 | 第30页 |
4、实质法律推理逻辑混乱 | 第30-33页 |
三、实质法律推理运用存在问题原因的实证分析 | 第33-36页 |
(一)实质法律推理运用中存在思维阻隔 | 第33-34页 |
(二)实质法律推理运用中存在技术障碍 | 第34页 |
(三)实质法律推理运用中存在社会舆论不当干扰 | 第34-36页 |
四、形式法治对实质法律推理的内在约束 | 第36-47页 |
(一)仔细斟酌实质法律推理的适用条件 | 第36-38页 |
1、无法律可以适用 | 第36页 |
2、法律适用不明确 | 第36-37页 |
3、法律规定相冲突 | 第37页 |
4、适用法律与法的价值相冲突 | 第37-38页 |
(二)严格筛选实质法律推理的适用标准 | 第38-39页 |
1、法的原则 | 第38页 |
2、法的价值 | 第38-39页 |
3、习惯 | 第39页 |
(三)克服实质法律推理适用的心理障碍 | 第39-40页 |
(四)充分掌握实质法律推理的适用技术 | 第40-47页 |
1、以尊重制定法为前提 | 第40页 |
2、遵守法律逻辑的要求 | 第40-41页 |
3、综合运用法律方法 | 第41-47页 |
五、形式法治对实质法律推理的外在约束 | 第47-55页 |
(一)通过案例指导制度约束实质法律推理 | 第47-51页 |
1、案例指导制度的作用 | 第47-48页 |
2、案例指导制度的适用 | 第48-51页 |
(二)通过裁判说理公开约束实质法律推理 | 第51-53页 |
1、裁判文书说理 | 第51页 |
2、裁判文书公开 | 第51-52页 |
3、裁判文书改进的建议 | 第52-53页 |
(三)通过法律职业共同体约束实质法律推理 | 第53-55页 |
1、提高法官职业水准 | 第53-54页 |
2、建设法律职业共同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况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