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3-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7-22页 |
1.1.1 恶意代码概念 | 第17-18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18-21页 |
1.1.3 选题意义 | 第21-2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论文结构安排 | 第23-25页 |
第二章 Powershell相关背景知识 | 第25-41页 |
2.1 Powershell简介 | 第25-30页 |
2.1.1 Powershell概念 | 第25页 |
2.1.2 Powershell版本 | 第25-26页 |
2.1.3 Powershell命令 | 第26-27页 |
2.1.4 Powershell管道 | 第27-28页 |
2.1.5 Powershell特性 | 第28-30页 |
2.2 Powershell脚本 | 第30-34页 |
2.2.1 Powershell脚本的编写和运行 | 第30-31页 |
2.2.2 Powershell脚本的执行策略 | 第31-33页 |
2.2.3 绕过Powershell脚本执行策略的方法 | 第33-34页 |
2.3 Powershell模块 | 第34-35页 |
2.4 Powershell恶意代码应用工具 | 第35-39页 |
2.4.1 PowerSploit | 第35-36页 |
2.4.2 Veil-Framework | 第36-37页 |
2.4.3 NiShang | 第37页 |
2.4.4 SET | 第37-38页 |
2.4.5 Metasploit | 第38页 |
2.4.6 Empire | 第38-39页 |
2.4.7 PowershellArsenal | 第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Powershell恶意代码的应用研究 | 第41-61页 |
3.1 黑客攻击的简要流程 | 第41-43页 |
3.1.2 准备阶段 | 第41-42页 |
3.1.3 攻击阶段 | 第42页 |
3.1.4 收尾阶段 | 第42-43页 |
3.2 Powershell恶意代码的产生 | 第43-44页 |
3.2.1 代理工具生成 | 第43页 |
3.2.2 使用现有代码 | 第43页 |
3.2.3 手动书写代码 | 第43-44页 |
3.3 Powershell恶意代码的常规应用研究 | 第44-57页 |
3.3.1 仿真环境 | 第44-45页 |
3.3.2 Powershell加载恶意Payload | 第45-50页 |
3.3.3 Powershell恶意代码收集系统信息 | 第50-52页 |
3.3.4 Powershell恶意代码制作钓鱼文件 | 第52-57页 |
3.4 Powershell恶意代码的其它应用研究 | 第57-58页 |
3.5 Powershell恶意代码应用的优缺点 | 第58-59页 |
3.6 Powershell恶意代码的防御 | 第59-60页 |
3.7 本章小节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基于Powershell恶意代码的动态集成化应用设计与实现 | 第61-77页 |
4.1 设计思路 | 第61-63页 |
4.2 实现过程 | 第63-70页 |
4.2.1 基础知识 | 第63-66页 |
4.2.2 实现过程 | 第66-70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0-75页 |
4.3.1 仿真环境与实验目的 | 第70-71页 |
4.3.2 实验过程 | 第71-75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75-7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