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埃利希法社会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和理论渊源 | 第11-17页 |
1.1 埃利希法社会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 第11-13页 |
1.1.1 埃利希生平 | 第11-12页 |
1.1.2 埃利希所处的时代背景 | 第12-13页 |
1.1.3 埃利希个人的知识背景 | 第13页 |
1.2 埃利希法社会学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 | 第13-17页 |
1.2.1 对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批判与继承 | 第13-14页 |
1.2.2 对历史法学派的批判与继承 | 第14-15页 |
1.2.3 对早期社会法学思想的借鉴 | 第15-17页 |
2 埃利希法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7-25页 |
2.1 活法论 | 第17-19页 |
2.1.1 活法论的前提 | 第17-18页 |
2.1.2 活法的内涵 | 第18页 |
2.1.3 活法与国家法 | 第18-19页 |
2.2 法律发展的社会重心论 | 第19-22页 |
2.2.1 法律的社会属性 | 第19-20页 |
2.2.2 法律发展的维度 | 第20-21页 |
2.2.3 法律的发展路径 | 第21-22页 |
2.3 法律的自由发现论 | 第22-23页 |
2.3.1 法律自由发现的原因 | 第22页 |
2.3.2 法律自由发现的途径 | 第22-23页 |
2.4 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2.4.1 分析法律史 | 第23-24页 |
2.4.2 探寻活法 | 第24-25页 |
3 埃利希法社会学思想产生的影响并对其思想观点进行评析 | 第25-30页 |
3.1 埃利希法社会学思想产生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 评析埃利希的法社会学思想 | 第26-30页 |
3.2.1 埃利希法社会学思想的合理之处 | 第26-28页 |
3.2.2 埃利希法社会学思想的缺陷与不足 | 第28-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