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建筑治理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节 一个“历史悠久”的现象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第四节 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违法建筑的法律界定 | 第13-19页 |
第一节 违法建筑的定义 | 第13-15页 |
一、对行为违法性的认定 | 第14页 |
二、对行为对象的认定 | 第14-15页 |
三、对行为事实性的认定 | 第15页 |
第二节 涉及违法建筑问题的法律规定 | 第15-19页 |
一、国家层面的法律文件 | 第15-16页 |
二、上海地方性法律文件 | 第16-19页 |
第三章 违法建筑的现状及形成原因 | 第19-29页 |
第一节 违法建筑的现状 | 第19-23页 |
一、现状描述 | 第19-20页 |
二、违法建筑的类型和表现形式 | 第20-23页 |
第二节 违法建筑的危害性 | 第23-25页 |
一、对公共利益造成危害 | 第23-24页 |
二、对个体权益造成危害 | 第24-25页 |
第三节 违法建筑的成因分析 | 第25-29页 |
一、民众自身的客观需求 | 第25-26页 |
二、当事人的利益驱动 | 第26-27页 |
三、政府管理部门处置不善 | 第27-29页 |
第四章 违法建筑的现有治理方式 | 第29-39页 |
第一节 上海市治理违法建筑的主要做法 | 第29-32页 |
一、治理违法建筑的现有制度 | 第29-31页 |
二、违法建筑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第二节 闵行区治理违法建筑的做法 | 第32-36页 |
一、形成统一协调、各方配合的工作机制 | 第32-33页 |
二、进行宣传发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 第33页 |
三、抓住重点,有计划、分步骤开展拆除工作 | 第33-34页 |
四、建立违法建筑长效管理的制度 | 第34-35页 |
五、严格执法,维护法律的权威性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国内其他地区治理违法建筑的有益尝试 | 第36-39页 |
一、安徽省合肥市拆违的措施 | 第36-37页 |
二、江苏省南京市的双拆整治 | 第37-39页 |
第五章 进一步完善违法建筑治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 第39-44页 |
第一节 拓展违法建筑治理的制度空间 | 第39-41页 |
一、疏堵结合的制度安排 | 第39-40页 |
二、立法予以保障 | 第40页 |
三、实行分类治理 | 第40-41页 |
四、给予合理处分 | 第41页 |
第二节 改进违法建筑的行政治理模式 | 第41-42页 |
一、有效整合行政管理资源 | 第41页 |
二、调整行政执法手段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引入社会力量发挥社区自治作用 | 第42-44页 |
一、社会参与治理 | 第42-43页 |
二、发挥多元责任主体的作用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