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 | 第10-19页 |
(一)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成 | 第10-16页 |
1、西周的“礼治”思想 | 第10-11页 |
2、孔子的“德治”思想 | 第11-12页 |
3、法家的“法治”思想 | 第12-13页 |
4、荀子的“隆礼重法” | 第13-14页 |
5、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 | 第14-15页 |
6、大一统后正统化的法律思想 | 第15-16页 |
(二)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 | 第16-19页 |
1、礼法合一,国家本位 | 第16页 |
2、以人为本,道德教化 | 第16-17页 |
3、皇权至上,等级有序 | 第17页 |
4、崇尚和谐,天人合一 | 第17页 |
5、重刑轻民,重义轻利 | 第17-19页 |
二、现代法治的基本内涵及其与法律传统文化的关系 | 第19-26页 |
(一) 法治的历史渊源 | 第19-21页 |
(二) 法治的基本内涵 | 第21-24页 |
1、法治的形式内涵 | 第21-23页 |
2、法治的实质内涵 | 第23-24页 |
(三) 传统文化影响着法治的进程 | 第24-26页 |
三、传统法律文化对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影响 | 第26-38页 |
(一)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现代意义上的积极因素 | 第26-32页 |
1、法律理念 | 第26-31页 |
2、行为层次 | 第31-32页 |
(二) 传统文化相对于法治国家建设的消极因素 | 第32-38页 |
1、制度层次 | 第33-35页 |
2、理念层次 | 第35-38页 |
四、现代法治文化的重构 | 第38-42页 |
(一) 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为法治国家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 第38-39页 |
(二) 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推进法律文化现代化进程 | 第39-40页 |
(三)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为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改造创造条件 | 第40-41页 |
(四) 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社会道德氛围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