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警察的非警务活动概述 | 第13-25页 |
一、警察的非警务活动概念 | 第13-18页 |
(一) 警察概念的历史演进及发展 | 第13-15页 |
(二) 警务活动的涵义及范围 | 第15-17页 |
(三) 警察的非警务活动概念 | 第17-18页 |
二、警察的非警务活动现状 | 第18-23页 |
(一) 非警务活动发展回顾 | 第19页 |
(二) 当前非警务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19-23页 |
三、非警务活动的主要特征 | 第23-25页 |
(一) 警种涉及的普遍性 | 第23-24页 |
(二) 基层参与的显著性 | 第24页 |
(三) 活动内容的广泛性 | 第24-25页 |
第二章 非警务活动的危害与成因 | 第25-42页 |
一、非警务活动的主要危害 | 第25-31页 |
(一) 影响警民关系 | 第25-28页 |
(二) 浪费警力资源 | 第28-30页 |
(三) 侵害警察合法权益 | 第30-31页 |
二、非警务活动产生的原因 | 第31-36页 |
(一) 警察职能定位的模糊性 | 第31-33页 |
(二) 现行公安管理体制的特殊性 | 第33页 |
(三) 警察经费保障的不力性 | 第33-34页 |
(四) 政府对警察的依赖性 | 第34-35页 |
(五) “110”服务承诺的宽泛性 | 第35-36页 |
三、非警务活动问题的实质 | 第36-42页 |
(一) 从公安法治的视角 | 第36-38页 |
(二) 从有限政府的视角 | 第38-42页 |
第三章 非警务活动的治理对策 | 第42-52页 |
一、建立完备、高效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 | 第42-46页 |
(一) 中外公共服务体系比较 | 第42-44页 |
(二) 加快推进110社会联动进程 | 第44-46页 |
二、完善国家警察经费保障体系 | 第46-48页 |
(一) 国外警察经费来源 | 第46页 |
(二) 建立“分级管理,分级、分项负担”的财物保障机制 | 第46-48页 |
三、依法行政,各司其职 | 第48-52页 |
(一) 转变各级领导观念,增强法治意识 | 第48-50页 |
(二) 提高警察法律素养,规范警务活动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