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浸没式平板膜—生物反应器长期运行特性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1章 引言第18-39页
    1.1 研究背景第18页
    1.2 膜及膜-生物反应器概述第18-20页
    1.3 国内外对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及应用进展第20-38页
        1.3.1 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历史第20-25页
        1.3.2 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第25-34页
        1.3.3 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现状和趋势第34-38页
    1.4 膜-生物反应器研究和应用面临的挑战第38-39页
第2章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和方法第39-42页
    2.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第39页
    2.2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第39-40页
    2.3 研究方法第40-42页
        2.3.1 论文研究的总体框架第40-41页
        2.3.2 分析方法第41-42页
第3章 膜污染机理及膜污染特性第42-56页
    3.1 膜过滤机理第42-44页
    3.2 膜污染机理分析第44-53页
        3.2.1 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染的特性认识第44-45页
        3.2.2 基于颗粒受力及动力学分析第45-48页
        3.2.3 控制膜污染的理论分析第48-51页
        3.2.4 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运行膜污染特性分析第51-53页
    3.3 高通量浸没式-平板膜生物反应器污染理论再认识第53-55页
    3.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长期运行过程中膜过滤性能的变化第56-71页
    4.1 试验内容及目的第56-57页
    4.2 几个概念的说明第57-59页
        4.2.1 通量第57页
        4.2.2 压力第57-58页
        4.2.3 过滤能力表征第58-59页
    4.3 试验装置及基本参数第59-60页
    4.4 运行通量及TMP的变化第60-62页
    4.5 膜阻力的变化第62-63页
    4.6 膜过滤性能的变化第63-64页
    4.7 与Kubota公司的平板膜性能的对比第64-65页
    4.8 膜清洗研究第65-69页
        4.8.1 几种清洗方式的介绍第65-66页
        4.8.2 清洗效率研究第66-69页
    4.9 膜破损情况第69-70页
    4.10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5章 长期运行过程中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及污泥动力学系数研究第71-95页
    5.1 试验内容及目的第71-72页
    5.2 试验装置及方法第72-74页
        5.2.1 试验装置及参数第72-73页
        5.2.2 试验方法第73-74页
    5.3 污染物去除情况及污泥浓度变化第74-91页
        5.3.1 COD及氨氮去除第74-78页
        5.3.2 污泥浓度的变化第78-79页
        5.3.3 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第79-86页
        5.3.4 磷的去除第86-89页
        5.3.5 出水水质的其他分析测定第89-91页
    5.4 污泥动力学系数研究第91-93页
    5.5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6章 污泥浓度对MBR运行的影响第95-106页
    6.1 试验内容及目的第95-96页
    6.2 试验装置及方法第96-99页
        6.2.1 试验装置第96-97页
        6.2.2 试验方法第97-98页
        6.2.3 统计分析方法第98-99页
    6.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99-105页
        6.3.1 污泥的流变学性质第99-100页
        6.3.2 污泥浓度与反应器循环流速第100-101页
        6.3.3 污泥浓度与传氧速率系数第101-102页
        6.3.4 污泥浓度与膜污染之间的关系第102-104页
        6.3.5 适宜运行的污泥浓度第104-105页
    6.4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7章 污泥性质对MBR运行的影响第106-129页
    7.1 实验内容及目的第107页
    7.2 试验装置与方法第107-109页
        7.2.1 试验装置第107-108页
        7.2.2 试验方法第108-109页
    7.3 结果与分析第109-127页
        7.3.1 EPS与膜污染分析第109-116页
            7.3.1.1 EPS成份测定第109-111页
            7.3.1.2 EPS与紊动程度的关系第111-112页
            7.3.1.3 EPS与膜污染关系第112-115页
            7.3.1.4 温度对EPS的影响第115-116页
        7.3.2 SCOD与膜污染之间的关系第116-117页
            7.3.2.1 SCOD与膜污染关系分析第116-117页
            7.3.2.2 SCOD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第117页
        7.3.3 混合液中多糖和蛋白质物质与膜污染之间的关系第117-120页
            7.3.3.1 多糖和蛋白质物质与膜污染关系分析第117-119页
            7.3.3.2 温度对多糖和蛋白质物质的影响第119-120页
        7.3.4 CST与膜污染第120-121页
            7.3.4.1 CST与膜污染关系分析第120-121页
            7.3.4.2 CST与膜温度的关系第121页
        7.3.5 非絮凝化微生物分析第121-122页
        7.3.6 污泥性质各项参数与膜污染的关系第122-123页
        7.3.7 污泥性质与MBR运行之间的关系第123-127页
            7.3.7.1 污泥性质对临界通量的影响第123-126页
            7.3.7.2 运行通量与临界通量第126-127页
    7.4 本章小结第127-129页
第8章 污泥组分对膜污染的影响及膜污染物质性质分析第129-143页
    8.1 试验内容及目的第129-130页
    8.2 试验装置与方法第130-131页
        8.2.1 试验装置第130页
        8.2.2 试验方法第130-131页
    8.3 结果与分析第131-141页
        8.3.1 不同运行工况的污泥组分与膜污染之间的关系第131-133页
        8.3.2 异常情况下的污泥组分与膜污染之间的关系第133-136页
        8.3.3 膜污染物质性质分析第136-141页
            8.3.3.1 膜污染物质的含量测定第136-138页
            8.3.3.2 膜污染物质粒径分析第138-141页
    8.4 本章小结第141-143页
第9章 浸没式平板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经济分析第143-157页
    9.1 浸没式平板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第143-149页
        9.1.1 基本设计参数第143-145页
        9.1.2 平板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经济分析第145-149页
    9.2 传统中水回用处理工艺第149-155页
        9.2.1 传统工艺选择及设计参数第149-151页
        9.2.2 传统中水回用工艺经济分析第151-155页
    9.3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与传统工艺的综合评价第155-156页
        9.3.1 基本经济技术指标的对比第155页
        9.3.2 投资回收期计算(静态)第155页
        9.3.3 两种工艺的综合评价第155-156页
    9.4 本章小结第156-157页
第10章 结论与建议第157-163页
    10.1 结论第157-161页
    10.2 建议第161-163页
致谢第163-164页
参考文献第164-174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74页

论文共1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汕头市典型区域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污染现状与生态效应
下一篇: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法体系及实用软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