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5-16页 |
第一部分 DNA-PKcs对同源重组通路关键性核酸酶EXO1的调节机制 | 第16-5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0页 |
1.1. 引言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1. DNA电离辐射损伤修复 | 第17-18页 |
1.2.2. DNA-PKcs | 第18页 |
1.2.3. EXO1 | 第18-19页 |
1.2.4. DNA-PKcs蛋白是DNA修复通路选择的重要调控分子 | 第19-20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38页 |
2.1. 材料 | 第20-26页 |
2.1.1. 细胞培养 | 第20页 |
2.1.2. 抗体 | 第20页 |
2.1.3. 仪器 | 第20-21页 |
2.1.4. 试剂 | 第21-22页 |
2.1.5. 相关试剂配方 | 第22-25页 |
2.1.6.siRNA及引物序列 | 第25-26页 |
2.2.方法 | 第26-38页 |
2.2.1. 细胞培养及传代处理 | 第26页 |
2.2.2. 质粒转染实验 | 第26-27页 |
2.2.3. 蛋白样品的制备 | 第27-28页 |
2.2.4. 同源重组修复实验 | 第28页 |
2.2.5. 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实验 | 第28-29页 |
2.2.6.免疫共沉淀实验 | 第29-30页 |
2.2.7. 提取核蛋白与胞浆蛋白 | 第30页 |
2.2.8. 蛋白质印迹实验(Western blot) | 第30-33页 |
2.2.9. QT-PCR实验 | 第33-35页 |
2.2.10. 细胞周期检测 | 第35-36页 |
2.2.11. 泛素化实验 | 第36页 |
2.2.12. 放线菌酮CHX抑制蛋白合成检测蛋白稳定性(降解速率) | 第36-37页 |
2.2.13. 细胞照射 | 第37页 |
2.2.14 统计学分析 | 第37-38页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8-48页 |
3.1. 抑制DNA-PKcs激酶活性或敲低表达引起HR通路升高 | 第38-41页 |
3.1.1. 免疫荧光共聚焦实验检测 γ-H2AX和Rad51表达 | 第38-40页 |
3.1.2. 抑制DNA-PKcs活性后观察染色体蛋白Western blot结果 | 第40-41页 |
3.2. 加入DNA-PKcs特异性抑制剂后EXO1蛋白水平增多 | 第41页 |
3.3. 加入DNA-PKcs特异性抑制剂后EXO1蛋白的半衰期延长 | 第41-42页 |
3.4. 加入DNA-PKcs特异性抑制剂后EXO1的泛素化减弱 | 第42-44页 |
3.5. TDR双阻断同步化HeLa细胞后的Western blot结果 | 第44页 |
3.6. TDR同步化细胞至G2/M、G0/G1期EXO1的泛素化实验 | 第44-46页 |
3.7. 加入DNA-PKcs抑制剂后同步化HeLa细胞中EXO1的泛素化发生变化 | 第46-47页 |
3.8. siRNA敲低DNA-PKcs表达后检测到EXO1蛋白及mRNA水平下降 | 第47-48页 |
第4章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第二部分 核酸酶CtIP与PLK1蛋白相互作用的机制探讨 | 第54-7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54-56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56-62页 |
2.1. 材料 | 第56-59页 |
2.1.1. 细胞 | 第56页 |
2.1.2. 仪器 | 第56-57页 |
2.1.3. 抗体 | 第57页 |
2.1.4. 试剂 | 第57-58页 |
2.1.5. 试剂配制 | 第58-59页 |
2.2. 方法 | 第59-62页 |
2.2.1. 细胞复苏、培养传代和冻存处理 | 第59页 |
2.2.2. 质粒转染 | 第59-60页 |
2.2.3. 细胞照射 | 第60页 |
2.2.4. 细胞免疫共沉淀实验 | 第60页 |
2.2.5. 免疫印迹分析检测 | 第60-61页 |
2.2.6. 免疫共聚焦荧光染色 | 第61页 |
2.2.7. 细胞照射 | 第61页 |
2.2.8. 在线分析工具PrePPI | 第61-62页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62-68页 |
3.1. 预测CtIP相互作用蛋白 | 第62页 |
3.2. 免疫共沉淀验证CtIP与PLK1相互作用 | 第62-65页 |
3.3. 电离辐射后CtIP与PLK1相互作用加强 | 第65-66页 |
3.4. CtIP与PLK1相互作用对接 | 第66-67页 |
3.5. CtIP与PLK1细胞内定位分析 | 第67-68页 |
第4章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综述 | 第7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