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的来源和背景 | 第10页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3 国内 20kV 的发展和应用 | 第10-12页 |
1.4 国内外升压 20kV 的经验总结 | 第12-14页 |
1.5 采用 20kV 电压等级要解决的问题 | 第14页 |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2 中压配电网应用 20kV 电压的优势 | 第16-24页 |
2.1 国内配电网电压等级的发展经历、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 第16-18页 |
2.1.1 国内配电网电压等级的发展经历 | 第16-17页 |
2.1.2 配电网采用 10kV 供电的问题 | 第17-18页 |
2.2 20kV 升压改造的可行性 | 第18-21页 |
2.2.1 技术指标分析 | 第18-19页 |
2.2.2 可以充分利用现有 10kV 相关设备及线路走廊 | 第19页 |
2.2.3 供电可靠性比较 | 第19-21页 |
2.3 原有 10kV 配电线路升压为 20kV 的可行性 | 第21-23页 |
2.3.1 架空导线 | 第21-23页 |
2.3.2 电缆 | 第23页 |
2.4 小结 | 第23-24页 |
3 基于前推回代法的 20kV 配电网的研究 | 第24-30页 |
3.1 配电网潮流计算的分析 | 第24页 |
3.2 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 | 第24-29页 |
3.2.1 主干馈线配电网潮流计算 | 第24-27页 |
3.2.2 配电网复杂辐射网状的配电网潮流计算 | 第27-29页 |
3.3 前推回代法配电网潮流计算流程图 | 第29页 |
3.4 小结 | 第29-30页 |
4 变电站经济容量估算方法 | 第30-34页 |
4.1 变电站供电半径的算法 | 第30页 |
4.1.1 基本假设条件 | 第30页 |
4.2 估算高压变电站数量方法 | 第30-31页 |
4.3 估算低压开关站数量方法 | 第31页 |
4.4 变电站供电半径估算方法 | 第31页 |
4.5 供电半径最优校验方法 | 第31-32页 |
4.6 高压进线长度的计算方式 | 第32-33页 |
4.7 小结 | 第33-34页 |
5 10kV 配电网升压改造 | 第34-45页 |
5.1 总体原则 | 第34-35页 |
5.2 升压改造基本原则 | 第35-37页 |
5.3 供电侧升压改造方案 | 第37-39页 |
5.3.1 20kV 电源点的建设与改造方案 | 第37-38页 |
5.3.2 原有站点内扩建 20kV 电源点 | 第38页 |
5.3.3 不同供电区域的升压改造方式 | 第38-39页 |
5.4 10kV 升压过改造工程实施中的技术问题 | 第39-45页 |
5.4.1 中性点接地方式 | 第39-40页 |
5.4.2 通道资源利用问题 | 第40-41页 |
5.4.3 防雷保护问题 | 第41-42页 |
5.4.4 继电保护问题 | 第42-43页 |
5.4.6 供电方式 | 第43-45页 |
6 20kV 中压配电网低压侧采用单相供电方式的研究 | 第45-51页 |
6.1 单相供电与单相变压器 | 第45-48页 |
6.1.1 三相供电的特点和问题 | 第45-46页 |
6.1.2 单相供电方式的优点 | 第46-47页 |
6.1.3 单相变压器接线方式模型 | 第47-48页 |
6.2 不同负荷密度区域采用单相供电的接线方式 | 第48-50页 |
6.3 小结 | 第50-51页 |
7 实例与分析 | 第51-57页 |
7.1 实例的描述 | 第51页 |
7.2 潮流计算实例分析 | 第51-55页 |
7.3 变电站供电半径及变电站数量 | 第55-56页 |
7.4 达拉特旗 10kV 配电网升压改造过程及改造后的接线方式 | 第56页 |
7.5 低压供电方式选择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A MATLAB源程序 | 第61-65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