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在防御APT攻击方向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应用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应用 | 第13-14页 |
1.3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1.3.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相关技术概述 | 第15-29页 |
2.1 聚类分析与密度算法 | 第15-23页 |
2.1.1 聚类分析 | 第16-17页 |
2.1.2 DBSCAN算法介绍 | 第17-20页 |
2.1.3 OPTICS算法介绍 | 第20-22页 |
2.1.4 DENCLUE算法介绍 | 第22-23页 |
2.2 主题语义模型特征描述 | 第23-28页 |
2.2.1 LDA模型定义 | 第25-27页 |
2.2.2 PLSA主题模型介绍 | 第27-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APT通信日志特征描述 | 第29-35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基于目的特征 | 第29-31页 |
3.3 基于主机特征 | 第31-32页 |
3.4 基于策略特征 | 第32-33页 |
3.5 基于流量特征 | 第33-3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基于LDA模型的APT通信日志检测 | 第35-41页 |
4.1 通信日志的来源及处理 | 第35-38页 |
4.1.1 时间规范化 | 第35-36页 |
4.1.2 建立IP地址数据库 | 第36页 |
4.1.3 日志数据聚类处理 | 第36-38页 |
4.2 基于APT通信特征的LDA建模方法 | 第38-40页 |
4.2.1 LDA检测模型参数说明 | 第38-39页 |
4.2.2 基于14种特征的APT通信日志建模 | 第39-4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仿真及实验结果分析 | 第41-46页 |
5.1 实验环境及数据来源 | 第41-42页 |
5.2 实验过程和结果 | 第42-44页 |
5.2.1 LDA模型参数确定 | 第42-43页 |
5.2.2 实验过程及结果 | 第43-44页 |
5.3 算法性能比较 | 第44-4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