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盐废水自然蒸发处理可行性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6-24页 |
2.1 研究区位置 | 第16-17页 |
2.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7-18页 |
2.3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8-20页 |
2.3.1 地形地貌 | 第18-19页 |
2.3.2 气候与水文 | 第19-20页 |
2.4 地质条件 | 第20-21页 |
2.4.1 地层 | 第20-21页 |
2.4.2 构造 | 第21页 |
2.5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系统特征 | 第21-23页 |
2.5.1 地下含水层系统 | 第21-22页 |
2.5.2 含水系统间联系 | 第22-2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天然水体的自然蒸发规律研究 | 第24-34页 |
3.1 实验方案 | 第24-27页 |
3.1.1 实验目的 | 第24页 |
3.1.2 实验场地和设备 | 第24-26页 |
3.1.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26-27页 |
3.2 数据与处理方法 | 第27-30页 |
3.2.1 数据来源 | 第27页 |
3.2.2 水面蒸发量的计算方法 | 第27-3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3.3.1 理论公式的对比分析 | 第30-31页 |
3.3.2 理论与实际蒸发量的对比分析 | 第31-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4章 盐度等对含盐废水自然蒸发的影响 | 第34-47页 |
4.1 煤化工含盐废水的特征 | 第34-35页 |
4.2 实验方案 | 第35-36页 |
4.2.1 实验目的 | 第35页 |
4.2.2 实验场地和设备 | 第35页 |
4.2.3 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35-3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5页 |
4.3.1 蒸发率 | 第36-41页 |
4.3.2 相对蒸发率 | 第41-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5章 蒸发塘选址可行性分区研究 | 第47-65页 |
5.1 自然蒸发可行性分区的方法 | 第47-49页 |
5.1.1 总体思路 | 第47页 |
5.1.2 层次结构的建立和特征 | 第47页 |
5.1.3 判断矩阵的建立 | 第47-48页 |
5.1.4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 第48-49页 |
5.2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9-50页 |
5.3 评价指标的分析 | 第50-61页 |
5.3.1 气候指标分析 | 第50-55页 |
5.3.2 地质指标分析 | 第55-57页 |
5.3.3 水文地质指标分析 | 第57-61页 |
5.3.4 社会经济指标分析 | 第61页 |
5.4 权重值计算 | 第61-62页 |
5.5 自然蒸发可行性区划 | 第62-6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5-67页 |
6.1 结论 | 第65-66页 |
6.2 建议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