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绪论 | 第10-20页 |
| (一) "九·一八"事变研究的反思 | 第10-11页 |
| (二) 寻找新知识群体 | 第11-14页 |
| (三) 相关主题基本认识 | 第14-18页 |
| 1. 近代中国新知识群体研究回眸 | 第14-16页 |
| 2. "九·一八"事变研究回望 | 第16-18页 |
| (四) 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 一 民族危机与东北新知识群体的形成与发展 | 第20-35页 |
| (一) 甲午战争至"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的侵略 | 第20-27页 |
| 1.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染指东北 | 第20-21页 |
| 2. 日俄战争时期日本占领东北半壁江山 | 第21-23页 |
| 3.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东北南部的殖民统治 | 第23-27页 |
| (二) "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新知识群体 | 第27-35页 |
| 1. 清末民初东北新知识群体的形成 | 第27-28页 |
| 2. 东北大学的建立:近代东北新知识群体的发展 | 第28-31页 |
| 3. 内蒙与救亡双重奏:"九·一八"事变前东北新知识群体 | 第31-35页 |
| 二 民族危机的加剧:"九·一八"事变 | 第35-51页 |
| (一)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 第35-41页 |
| 1. 日张矛盾的加剧 | 第35-37页 |
| 2. 东北易帜 | 第37-39页 |
| 3. 民族危机的不断升级 | 第39-41页 |
| (二) 东北新知识群体眼中的"九·一八"事变 | 第41-51页 |
| 1. 南京国民政府的"力避冲突"政策 | 第41-45页 |
| 2. "九·一八事变"的苦难书写 | 第45-47页 |
| 3. 东北新知识群体眼中的"不抵抗"政策 | 第47-51页 |
| 三 众生百态:"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新知识群体群像 | 第51-69页 |
| (一)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新知识群体的反抗斗争 | 第51-63页 |
| 1. 以中华民族为核心的政治动员 | 第51-54页 |
| 2. 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抗日,争取广泛支持 | 第54-56页 |
| 3. 联系义勇军,组织各类训练班,深入敌后进行抗日武装活动 | 第56-59页 |
| 4. 民族危机下东北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 | 第59-63页 |
| (二) 洪流下的异质:另类东北新知识群体 | 第63-69页 |
| 1. 另类东北新知识群体形成初探 | 第63-65页 |
| 2. "地方自治"指导下的"独立建国"运动 | 第65-67页 |
| 3. 另类东北新知识群体再思考 | 第67-69页 |
| 余论 | 第69-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78页 |
| 后记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