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明代哲学(1368~1644年)论文

明代理学对白族哲学思想的影响--李元阳《心性图说》新释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引言第9-12页
    (一) 研究综述第9-10页
    (二) 选题意义第10-12页
二、理学传播及李元阳的双重文化身份第12-20页
    (一) 李元阳生平及其双重文化身份第12-14页
    (二) 李元阳之前白族哲学思想的发展状况第14-17页
    (三) 明代理学在白族地区的传播第17-20页
三、李元阳的理学思想第20-37页
    (一) 李元阳哲学思想与明代理学第20-21页
    (二) 《心性图说》的理论结构第21-27页
        1. “援佛入儒,以儒为本”性本体论第21-24页
        2. 融合儒佛的认识论第24-26页
        3. “顿悟”、“渐修”合一的修养方法论第26-27页
    (三) 《心性图说》与理学的关系及新意所在第27-34页
        1. 《心性图说》与明代学术前沿研究的一致性第27-29页
        2. 四识的区分深化了心性论的研究第29-30页
        3. 自觉探讨儒、释、道融合的理论形态第30-34页
    (四) 湛若水的《心性图说》与李元阳的《心性图说》第34-37页
四、李元阳对汉族和白族哲学思想关系的促进与发展第37-44页
    (一) 对当地教育文化事业的推动第37-38页
    (二) 促进了汉族和白族哲学思想的交流与融合第38-40页
    (三) 加速了白族地区儒、释、道的融合第40-41页
    (四) 李元阳的哲学贡献第41-44页
        1. 对白族哲学思想发展的贡献第41-42页
        2. 对理学发展的贡献第42-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友爱的难题--论柏拉图的《吕西斯》
下一篇:朱子对《大学》“三纲”内涵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