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拓学的制造企业成果知识管理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以及课题来源 | 第11-12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2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体系结构 | 第13-15页 |
1.3.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3.2 课题的体系结构 | 第14-15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2章 制造企业成果知识分析 | 第16-26页 |
2.1 引言 | 第16-17页 |
2.2 企业成果知识结构 | 第17-19页 |
2.2.1 成果知识来源 | 第17-18页 |
2.2.2 成果知识分类 | 第18-19页 |
2.2.3 制造企业成果知识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19页 |
2.3 可拓学理论与成果知识物元表示 | 第19-25页 |
2.3.1 物元的表示 | 第20-21页 |
2.3.2 物元的可拓性和可拓变换 | 第21-22页 |
2.3.3 可拓集 | 第22-24页 |
2.3.4 可拓优度评价方法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制造企业成果知识的可拓学研究 | 第26-39页 |
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可拓评价 | 第26-28页 |
3.2 制造企业成果类型评价模型 | 第28-34页 |
3.2.1 成果类型评价指标体系 | 第28-30页 |
3.2.2 待评价物元、经典域以及节域 | 第30-32页 |
3.2.3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 第32页 |
3.2.4 关联度以及等级评定 | 第32-34页 |
3.3 制造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可拓性 | 第34-38页 |
3.3.1 隐性知识传播过程中的障碍 | 第35页 |
3.3.2 企业隐性知识的物元管理模型 | 第35-36页 |
3.3.3 隐性知识管理的可拓分析[36] | 第36-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制造企业成果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 | 第39-50页 |
4.1 共现聚类分析 | 第39-42页 |
4.1.1 关键词共现分析概念 | 第39页 |
4.1.2 关键词聚类分析 | 第39-40页 |
4.1.3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 第40-41页 |
4.1.4 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步骤 | 第41-42页 |
4.2 论文成果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实例 | 第42-49页 |
4.2.1 数据来源 | 第42页 |
4.2.2 词频统计 | 第42-45页 |
4.2.3 数据分析 | 第45-4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浙江中烟成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50-67页 |
5.1 浙江中烟成果管理系统概述 | 第50-51页 |
5.2 系统框架搭建 | 第51-54页 |
5.2.1 系统开发环境 | 第51-52页 |
5.2.2 系统框架 | 第52-54页 |
5.3 系统各模块分析与实现 | 第54-66页 |
5.3.1 成果检索模块 | 第55-60页 |
5.3.2 角色权限的访问控制 | 第60-64页 |
5.3.3 统计记录 | 第64-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67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