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排队理论的通信网络时延抖动建模与性能分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M2M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通信网络建模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时延抖动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 第16-18页 |
第2章 基础知识 | 第18-24页 |
2.1 排队论基础 | 第18-21页 |
2.1.1 排队系统的组成 | 第18-19页 |
2.1.2 离散时间排队系统 | 第19-20页 |
2.1.3 生灭过程 | 第20-21页 |
2.1.4 排队系统的性能指标 | 第21页 |
2.2 课题相关的数学工具 | 第21-23页 |
2.2.1 马尔科夫理论 | 第21-22页 |
2.2.2 概率生成函数及性质 | 第22页 |
2.2.3 泰勒级数与麦克劳林级数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时延抖动的稳态分析方法 | 第24-42页 |
3.1 抖动分析模型 | 第24-27页 |
3.1.1 系统模型 | 第24-26页 |
3.1.2 时延抖动的定义 | 第26-27页 |
3.2 单节点时延抖动求解方案 | 第27-31页 |
3.2.1 有效服务时间分布 | 第27-29页 |
3.2.2 稳态时延分布及时延抖动 | 第29-31页 |
3.3 串联排队系统端到端时延抖动求解方案 | 第31-35页 |
3.3.1 串联排队网络的分析方法 | 第31-34页 |
3.3.2 串联节点的相关性及端到端时延抖动 | 第34-35页 |
3.4 时延及抖动性能仿真分析 | 第35-40页 |
3.4.1 业务到达特性对包时延及抖动的影响 | 第35-39页 |
3.4.2 节点拥塞情况对包时延及抖动的影响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时延抖动的瞬态分析方法 | 第42-60页 |
4.1 抖动分析模型 | 第42-44页 |
4.1.1 系统模型 | 第42-43页 |
4.1.2 时延抖动的定义 | 第43-44页 |
4.2 瞬时队列分析过程 | 第44-47页 |
4.3 单节点时延及时延抖动求解方案 | 第47-51页 |
4.3.1 随机服务规则 | 第47-49页 |
4.3.2 优先服务规则 | 第49-51页 |
4.4 串联排队系统端到端时延抖动求解方案 | 第51-52页 |
4.5 时延及抖动性能仿真分析 | 第52-58页 |
4.5.1 不同场景下的时延性能仿真 | 第52-55页 |
4.5.2 不同场景下的抖动性能仿真 | 第55-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作者简介及在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附录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