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预付费消费的定义、特征、种类 | 第10-14页 |
(一) 预付费消费定义 | 第10页 |
(二) 预付费消费特征 | 第10-12页 |
1. 预付性 | 第11页 |
2. 以预付卡为载体 | 第11-12页 |
3. 非金融主体发行 | 第12页 |
4. 一般为逐笔消费并且不具有提现与透支等功能 | 第12页 |
5. 形式多样性 | 第12页 |
(三) 预付费消费的种类 | 第12-14页 |
二、预付费消费的起源、发展及作用 | 第14-17页 |
(一) 预付费消费的起源 | 第14-15页 |
(二) 预付费消费的发展 | 第15页 |
1. 电子和信息技术创新为预付费消费提供了完善的技术条件 | 第15页 |
2. 预付费消费是经营者激烈竞争的产物 | 第15页 |
(三) 预付费消费产生的积极作用 | 第15-17页 |
1. 对消费者产生的影响 | 第16页 |
2. 对经营者产生的影响 | 第16-17页 |
三、预付费消费中出现的主要不规范现象及原因 | 第17-24页 |
(一) 预付费消费中出现的主要不规范现象 | 第17-19页 |
1. 经营者突然卷款走人 | 第17页 |
2. 服务承诺兑现差 | 第17-18页 |
3. 经营者随意制定霸王条款 | 第18页 |
4. 消费者交款容易退款难 | 第18-19页 |
(二) 不规范现象出现的原因 | 第19-24页 |
1. 规制预付费消费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19-21页 |
2. 对预付费消费监管不力 | 第21-22页 |
3. 尚未建立完善的经营者诚信体系 | 第22-23页 |
4. 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差且懒于维权 | 第23-24页 |
四、我国及部分国家对预付费消费法律规制现状 | 第24-33页 |
(一) 国内对预付费消费的法律规制 | 第24-29页 |
1. 《民法通则》 | 第24页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 第24-25页 |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第25页 |
4. 《会员卡管理试行办法》 | 第25-26页 |
5.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 第26-27页 |
6. 《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 | 第27-28页 |
7. 地方性管理办法 | 第28-29页 |
(二) 国外对预付费消费的法律规制 | 第29-33页 |
1. 日本对预付卡的法律规制 | 第29-30页 |
2. 美国对预付卡的法律规制 | 第30-33页 |
五、预付费消费经营制度设计 | 第33-44页 |
(一) 《预付费消费管理办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及适用范围 | 第33-35页 |
1. 《预付费消费管理办法》的概念 | 第33页 |
2. 《预付费消费管理办法》的基本原则 | 第33-35页 |
3. 《预付费消费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 | 第35页 |
(二) 《预付费消费管理办法》中消费者权利和经营者义务 | 第35-37页 |
1. 《预付费消费管理办法》中消费者的权利 | 第35-36页 |
2. 《预付费消费管理办法》中经营者的义务 | 第36-37页 |
(三) 国家对预付费消费者权益的特殊保护 | 第37-41页 |
1. 建立对预付卡发售机构市场准入、登记、申报和监督管理制度 | 第37-38页 |
2. 建立预付费资金管理制度 | 第38-40页 |
3. 格式条款的审批制度 | 第40页 |
4. 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对预付费消费的监管 | 第40-41页 |
(四) 消费者组织对预付费消费者权益的特殊保护 | 第41页 |
(五) 预付费消费中的争议解决 | 第41-42页 |
1. 消费者争议仲裁 | 第41-42页 |
2. 增加小额诉讼程序 | 第42页 |
3. 团体诉讼 | 第42页 |
(六) 侵犯预付费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责任 | 第42-44页 |
1. 经营者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形及承担民事责任的内容 | 第43页 |
2. 经营者应承担行政责任的情形及承担行政责任的内容 | 第43页 |
3. 经营者应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形及承担刑事责任的内容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