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tel VT的内核完整性监控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7-20页 |
第二章 硬件虚拟化技术 | 第20-28页 |
2.1 虚拟化技术 | 第20-22页 |
2.1.1 软件完全虚拟化及其局限性 | 第21页 |
2.1.2 半虚拟化及其局限性 | 第21-22页 |
2.2 Intel VT硬件虚拟化技术 | 第22-27页 |
2.2.1 CPU虚拟化 | 第22-24页 |
2.2.2 内存虚拟化 | 第24-27页 |
2.2.3 I/O虚拟化 | 第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内核关键内容完整性监控 | 第28-50页 |
3.1 Linux内核相关分析 | 第28-30页 |
3.1.1 内核服务机制 | 第28-30页 |
3.1.2 内核不安全因素 | 第30页 |
3.2 内核完整性威胁 | 第30-32页 |
3.3 完整性监控对象 | 第32-34页 |
3.4 内核代码监控 | 第34-36页 |
3.4.1 监控原理 | 第34-35页 |
3.4.2 监控实现 | 第35-36页 |
3.5 关键寄存器监控 | 第36-37页 |
3.5.1 CR0监控 | 第36页 |
3.5.2 IDTR/GDTR监控 | 第36-37页 |
3.6 内核数据监控 | 第37-49页 |
3.6.1 不变量提取 | 第38-44页 |
3.6.2 静态不变量监控 | 第44-46页 |
3.6.3 动态不变量监控 | 第46-47页 |
3.6.4 总体实现和分析 | 第47-4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隐藏进程实时检测 | 第50-64页 |
4.1 进程隐藏与检测技术 | 第50-52页 |
4.1.1 进程隐藏实现机制 | 第50-51页 |
4.1.2 隐藏进程检测技术 | 第51-52页 |
4.2 隐藏进程实时检测方法 | 第52-61页 |
4.2.1 进程视图构建 | 第52-58页 |
4.2.2 视图对比 | 第58-59页 |
4.2.3 总体实现 | 第59-61页 |
4.4 性能优化方案 | 第61-63页 |
4.4.1 首次检测机制 | 第61-62页 |
4.4.2 随机复检机制 | 第62页 |
4.4.3 双视图对比机制 | 第62-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原型系统Ker Visor | 第64-88页 |
5.1 系统架构 | 第64-66页 |
5.1.1 监控器设计 | 第64-65页 |
5.1.2 系统架构和功能 | 第65-66页 |
5.2 系统实现 | 第66-77页 |
5.2.1 系统通信机制 | 第66-71页 |
5.2.2 日志管理模块 | 第71-72页 |
5.2.3 系统动态配置模块 | 第72-75页 |
5.2.4 进程级细粒度监控 | 第75-76页 |
5.2.5 异常报告模块 | 第76页 |
5.2.6 系统启动过程 | 第76-77页 |
5.3 系统测试 | 第77-85页 |
5.3.1 测试目的 | 第77页 |
5.3.2 测试环境 | 第77页 |
5.3.3 测试方法和步骤 | 第77页 |
5.3.4 功能测试 | 第77-83页 |
5.3.5 性能测试 | 第83-85页 |
5.3.6 测试结果分析 | 第85页 |
5.4 可移植性分析 | 第85页 |
5.5 自身安全性分析 | 第85-8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88-8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8页 |
作者简历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