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粒子 | 第11-14页 |
1.1.1 Fe_3O_4纳米粒子的结构特点 | 第11-12页 |
1.1.2 Fe_3O_4纳米粒子的性质 | 第12页 |
1.1.3 Fe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12-14页 |
1.2 磁性复合微球 | 第14-20页 |
1.2.1 磁性粒子为核的磁性复合微球 | 第15-17页 |
1.2.2 聚合物为核的磁性复合微球 | 第17-19页 |
1.2.3 弥散型核壳结构的磁性复合微球 | 第19页 |
1.2.4 空心磁性微球 | 第19-20页 |
1.3 磁性复合微球的应用 | 第20-23页 |
1.3.1 重金属离子吸附 | 第20-21页 |
1.3.2 有机化合物催化 | 第21页 |
1.3.3 生物分离 | 第21-22页 |
1.3.4 药物靶向 | 第22-23页 |
1.3.5 核磁成像造影剂 | 第23页 |
1.3.6 热疗 | 第23页 |
1.4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羧基化纤维素纳米球的制备 | 第25-42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5-26页 |
2.2.1 试剂 | 第25-26页 |
2.2.2 仪器 | 第26页 |
2.3 实验制备与表征 | 第26-27页 |
2.3.1 纤维素纳米球的制备 | 第26页 |
2.3.2 纤维素纳米球的表征 | 第26-27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7-40页 |
2.4.1 预处理 | 第27-28页 |
2.4.2 产率和粒径 | 第28-31页 |
2.4.3 形貌 | 第31-32页 |
2.4.4 晶体结构 | 第32-35页 |
2.4.5 化学结构 | 第35-38页 |
2.4.6 热稳定性 | 第38-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Fe_3O_4/纤维素纳米复合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 第42-60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2-43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2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2-43页 |
3.3 实验制备与表征 | 第43页 |
3.3.1 磁性纳米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43页 |
3.3.2 磁性纳米复合微球的表征 | 第43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3-59页 |
3.4.1 磁性纳米复合微球 | 第43-49页 |
3.4.2 反应配比的影响 | 第49-52页 |
3.4.3 氨水滴加顺序的影响 | 第52-54页 |
3.4.4 晶化后处理的影响 | 第54-56页 |
3.4.5 pH值的影响 | 第56-58页 |
3.4.6 磁性纳米复合微球生长机理 | 第58-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Fe_3O_4纤维素纳米复合微球用于染料的催化降解 | 第60-72页 |
4.1 引言 | 第60-61页 |
4.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61页 |
4.3 染料降解测试 | 第61-62页 |
4.3.1 海军蓝的标准曲线 | 第61-62页 |
4.3.2 紫外-可见光谱实时监测 | 第62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2-71页 |
4.4.1 不同磁性粒子的影响 | 第62-65页 |
4.4.2 H_2O_2添加量的影响 | 第65-66页 |
4.4.3 海军蓝浓度的影响 | 第66页 |
4.4.4 温度的影响 | 第66-67页 |
4.4.5 pH值的影响 | 第67-68页 |
4.4.6 磁性粒子的循环使用 | 第68-69页 |
4.4.7 自由基种类的影响 | 第69-70页 |
4.4.8 染料降解机理 | 第70-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本文总结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科研成果目录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