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2 法治意识基本理论概述 | 第16-29页 |
2.1 马克思主义关于法治意识的基本理论 | 第16-17页 |
2.1.1 法治意识产生的社会基础分析 | 第16-17页 |
2.1.2 法治意识的作用分析 | 第17页 |
2.2 中国民众法治意识的演变 | 第17-20页 |
2.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民众法治意识发展奠定基础 | 第17-18页 |
2.2.2 中国民众法治意识演变的几个阶段 | 第18-20页 |
2.3 当代中国民众法治意识的基本概念 | 第20-25页 |
2.3.1 法治的概念、演变及法治与法制、人治的区别 | 第20-22页 |
2.3.2 当代中国民众法治意识的界定 | 第22页 |
2.3.3 当代中国民众法治意识的价值取向 | 第22-25页 |
2.4 当代中国民众法治意识的现实作用 | 第25-29页 |
2.4.1 对实现国家法治现代化的作用 | 第25-26页 |
2.4.2 对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作用 | 第26-27页 |
2.4.3 对加强从严治党的作用 | 第27页 |
2.4.4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 | 第27-29页 |
3 当代中国民众法治意识现状分析 | 第29-36页 |
3.1 当代中国在民众法治意识方面取得的成就 | 第29-32页 |
3.1.1 民众主动学法意识增强 | 第29-30页 |
3.1.2 民众维权意识有所增强 | 第30-31页 |
3.1.3 法治思想成为社会中的主流思想 | 第31-32页 |
3.2 当代中国民众法治意识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3.2.1 守法意识不强 | 第32-33页 |
3.2.2“重刑轻民”思想普遍存在 | 第33-34页 |
3.2.3 缺乏法治信仰 | 第34-36页 |
4 当代中国民众法治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 第36-43页 |
4.1 缺乏有效宣传 | 第36-38页 |
4.1.1 宣传方式太单一 | 第36页 |
4.1.2 宣传内容陈旧 | 第36-38页 |
4.2 政治因素对当代中国民众法治意识的影响 | 第38-40页 |
4.2.1 司法体制不完善 | 第38页 |
4.2.2 腐败现象导致司法公信力下降 | 第38-39页 |
4.2.3 执法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 第39-40页 |
4.3 经济因素对当代中国民众法治意识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1 经济体制不健全 | 第40页 |
4.3.2 经济主体权利不足 | 第40-41页 |
4.4 文化因素对当代中国民众法治意识的影响 | 第41-43页 |
4.4.1 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 | 第41页 |
4.4.2 民众自身文化素质不高 | 第41-43页 |
5 当代中国民众法治意识的培养对策 | 第43-50页 |
5.1 宣传教育方面 | 第43-45页 |
5.1.1 创新宣传教育方式 | 第43-44页 |
5.1.2 调整宣传教育内容 | 第44-45页 |
5.2 政治方面 | 第45-47页 |
5.2.1 坚持党的领导 | 第45页 |
5.2.2 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 第45-46页 |
5.2.3 加强反腐败斗争 | 第46-47页 |
5.3 经济方面 | 第47-48页 |
5.3.1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第47页 |
5.3.2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市场活力 | 第47-48页 |
5.3.3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 第48页 |
5.4 文化方面 | 第48-50页 |
5.4.1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弘扬法治精神 | 第48-49页 |
5.4.2 开展法治文化教育,增强民众法治信仰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