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润滑系统标准件的二次开发与仿真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1 集中润滑系统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标准件库研究应用现状 | 第12-13页 |
| 1.2.3 虚拟仿真技术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 1.3 论文的工作内容 | 第14-16页 |
| 2 集中润滑系统标准件分类与参数提取 | 第16-32页 |
| 2.1 基于成组技术的标准件分类 | 第16-19页 |
| 2.1.1 成组技术的理论方法 | 第16-17页 |
| 2.1.2 集中润滑系统标准件分类 | 第17-19页 |
| 2.2 逆向工程概述 | 第19-24页 |
| 2.2.1 逆向工程简述 | 第19-20页 |
| 2.2.2 逆向参数提取的数学模型 | 第20-22页 |
| 2.2.3 蚁群算法优化 | 第22-23页 |
| 2.2.4 空间平面拟合 | 第23-24页 |
| 2.3 CNC影像测量系统 | 第24-25页 |
| 2.4 集中润滑系统零部件参数提取 | 第25-3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3 集中润滑系统标准件库二次开发 | 第32-44页 |
| 3.1 二次开发流程 | 第32-33页 |
| 3.2 标准件数据库建立 | 第33-35页 |
| 3.2.1 Access数据库简介 | 第33页 |
| 3.2.2 集中润滑系统零部件数据库 | 第33-35页 |
| 3.3 集中润滑系统模板库开发 | 第35-39页 |
| 3.3.1 三维设计软件简介 | 第35-37页 |
| 3.3.2 基于特征尺寸的参数化设计方法 | 第37页 |
| 3.3.3 集中润滑系统标准件模板库 | 第37-39页 |
| 3.4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第39-41页 |
| 3.4.1 VB语言简介 | 第39-40页 |
| 3.4.2 集中润滑系统交互界面设计原则 | 第40-41页 |
| 3.5 集中润滑系统参数设计 | 第41-42页 |
| 3.5.1 宏录制代码 | 第41页 |
| 3.5.2 代码修改 | 第41-42页 |
| 3.5.3 与SolidWorks建立连接 | 第42页 |
| 3.6 建立集中润滑系统标准件库运行实例 | 第42-43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4 集中润滑系统虚拟仿真关键技术研究 | 第44-54页 |
| 4.1 Unity3D技术简介 | 第44-47页 |
| 4.1.1 编辑器结构 | 第44-45页 |
| 4.1.2 脚本控制 | 第45-46页 |
| 4.1.3 工程层级结构 | 第46-47页 |
| 4.2 碰撞检测 | 第47-48页 |
| 4.3 人机交互硬件设备 | 第48-51页 |
| 4.3.1 数据手套 | 第49-50页 |
| 4.3.2 电磁位置跟踪器 | 第50-51页 |
| 4.4 虚拟拆装数据传输程序 | 第51-53页 |
| 4.4.1 手部动作数据程序 | 第51-52页 |
| 4.4.2 位置数据程序 | 第52-53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5 基于Unity3D的集中润滑系统零件拆装 | 第54-64页 |
| 5.1 集中润滑系统模型转化与导入 | 第54-57页 |
| 5.1.1 零件模型格式转化 | 第54-55页 |
| 5.1.2 Unity3D模型导入 | 第55-57页 |
| 5.2 动作控制器驱动实现 | 第57-58页 |
| 5.3 零件模型拆装实现 | 第58-62页 |
| 5.3.1 零件拆卸设置 | 第58-60页 |
| 5.3.2 零件安装设置 | 第60-62页 |
| 5.4 拆卸测试 | 第62-63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 6.1 总结 | 第64-65页 |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附录 | 第74-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