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供冷系统在船舶会议室中应用的模拟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船舶空调装置的特点 | 第10-11页 |
1.3 辐射供冷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 第11-14页 |
1.3.1 辐射供冷的发展历史 | 第11-12页 |
1.3.2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3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辐射供冷理论 | 第16-22页 |
2.1 辐射供冷技术原理与特点 | 第16-18页 |
2.1.1 辐射供冷的原理 | 第16-17页 |
2.1.2 辐射供冷系统的特点 | 第17-18页 |
2.1.3 辐射供冷系统在船舶舱室中的适用性分析 | 第18页 |
2.2 辐射供冷空调末端 | 第18-20页 |
2.2.1 辐射式 | 第18-20页 |
2.2.2 对流式 | 第20页 |
2.3 辐射供冷与独立新风的组合方式 | 第20-21页 |
2.4 辐射板供冷量计算模型 | 第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数值计算及实验验证 | 第22-32页 |
3.1 物理现象的数学描述 | 第22-25页 |
3.1.1 控制方程组 | 第23-24页 |
3.1.2 湍流模型 | 第24-25页 |
3.1.3 辐射模型 | 第25页 |
3.2 计算方法及求解过程 | 第25-27页 |
3.2.1 Airpak软件简介 | 第25-26页 |
3.2.2 生成网格 | 第26页 |
3.2.3 控制方程的处理 | 第26-27页 |
3.2.4 超松弛和欠松弛及收敛原则 | 第27页 |
3.3 模型验证 | 第27-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4章 不同送风方式下的辐射供冷系统模拟 | 第32-58页 |
4.1 会议室模型 | 第32-33页 |
4.2 舱室送风参数的确定 | 第33-36页 |
4.2.1 围护结构冷负荷 | 第33-34页 |
4.2.2 室内热源散热产生的冷负荷 | 第34页 |
4.2.3 会议室冷负荷计算 | 第34-35页 |
4.2.4 辐射板+新风系统设计参数的确定 | 第35-36页 |
4.3 舱室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4.4 数值仿真过程 | 第37-38页 |
4.5 会议室气流组织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8-41页 |
4.6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1-55页 |
4.6.1 热舒适性对比分析 | 第41-50页 |
4.6.2 辐射顶板结露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4.6.3 送风有效性分析 | 第51-53页 |
4.6.4 污染物去除有效性分析 | 第53-55页 |
4.7 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 | 第55-57页 |
4.7.1 层次分析法简述 | 第55-56页 |
4.7.2 评价结果计算 | 第56-57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辐射供冷+置换通风热舒适影响因素分析 | 第58-68页 |
5.1 辐射板温度的影响 | 第58-61页 |
5.2 送风速度的影响 | 第61-63页 |
5.3 送风温度的影响 | 第63-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6章 辐射供冷系统与全空气系统的对比分析 | 第68-72页 |
6.1 热舒适性指标比较分析 | 第68-69页 |
6.2 送风有效性分析比较分析 | 第69-70页 |
6.3 污染物去除有效性比较分析 | 第70-7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