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1000核电厂SGTR事故概率安全评价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2 PSA方法的概述及研究 | 第11-13页 |
1.2.1 PSA的分析方法 | 第11页 |
1.2.2 国外PSA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1.2.3 国内PSA发展状况 | 第12-13页 |
1.3. 蒸汽发生器管道破裂(SGTR)事故研究 | 第13-14页 |
1.3.1 SGTR事故介绍 | 第13页 |
1.3.2 国外对于SGTR事故的研究 | 第13-14页 |
1.3.3 国内对于SGTR事故的研究 | 第14页 |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 第14-17页 |
第2章 AP1000核电厂主要系统 | 第17-25页 |
2.1 AP1000核电厂总体介绍 | 第17页 |
2.2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 | 第17-19页 |
2.3 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 | 第19-20页 |
2.3.1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 第19页 |
2.3.2 非能动安全注入系统 | 第19-20页 |
2.3.3 自动降压系统 | 第20页 |
2.4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 | 第20-21页 |
2.5 化学与容积控制系统 | 第21-22页 |
2.6 启动给水系统 | 第22页 |
2.7 正常余热排出系统 | 第22页 |
2.8 安全壳隔离系统 | 第22-24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AP1000的SGTR事故事件树模型 | 第25-33页 |
3.1 SGTR事故始发事件 | 第25页 |
3.2 SGTR事故的过程及安全功能响应 | 第25-26页 |
3.3 SGTR事件树 | 第26-32页 |
3.3.1 事件树题头描述 | 第26-31页 |
3.3.2 题头事件成功准则 | 第31-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AP1000的SGTR事故的故障树模型 | 第33-59页 |
4.1 故障树基本事件编码原则 | 第33-34页 |
4.2 支持系统故障树模型 | 第34页 |
4.3 前沿系统故障树 | 第34-46页 |
4.3.1 化学与容积控制系统故障树 | 第35-36页 |
4.3.2 启动给水系统故障树 | 第36-37页 |
4.3.3 蒸汽旁排系统故障树 | 第37-38页 |
4.3.4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故障树 | 第38-39页 |
4.3.5 堆芯补水箱故障树 | 第39-40页 |
4.3.6 自动降压系统故障树 | 第40-41页 |
4.3.7 安注箱故障树 | 第41-42页 |
4.3.8 RNS注射/再循环故障树 | 第42-43页 |
4.3.9 IRWST重力注射故障树 | 第43-44页 |
4.3.10 安全壳隔离故障树 | 第44页 |
4.3.11 安全壳地坑再循环故障树 | 第44-45页 |
4.3.12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故障树 | 第45-46页 |
4.4 共因失效分析 | 第46-52页 |
4.4.1 共因失效原因 | 第46-47页 |
4.4.2 共因失效分析流程 | 第47页 |
4.4.3 共因失效的参数模型 | 第47-50页 |
4.4.4 共因因子及共因失效组 | 第50-52页 |
4.5 人因可靠性分析 | 第52-58页 |
4.5.1 人因可靠性分析的意义 | 第52页 |
4.5.2 PSA中人因事件分类及主要方法 | 第52页 |
4.5.3 人因可靠性分析的基本框架 | 第52-53页 |
4.5.4 人员失误概率定量化 | 第53-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SGTR事故PSA结果分析 | 第59-75页 |
5.1 应用数据来源 | 第59页 |
5.2 故障树结果分析 | 第59-65页 |
5.2.1 故障树顶事件失效概率 | 第59-60页 |
5.2.2 最小割集分析 | 第60-65页 |
5.3 事件树结果分析 | 第65-72页 |
5.3.1 事故序列分析 | 第65-68页 |
5.3.2 重要度分析 | 第68-71页 |
5.3.3 敏感性分析 | 第71-72页 |
5.4 不确定性分析 | 第72-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附录 | 第85-121页 |
附录1 故障树模型 | 第85-120页 |
附录2 故障树最小割集表 | 第120-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