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绪论 | 第7-23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9-21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9-20页 |
(二) 存在问题 | 第20-21页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二) 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解析 | 第23-29页 |
一、主体间性理论相关概念解析 | 第23-26页 |
(一) 主体性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二) 主体间性理论的提出 | 第24-25页 |
(三) 主体间性理论的含义和特征 | 第25-26页 |
二、和谐党际关系相关概念解析 | 第26-27页 |
(一) 政党关系的含义 | 第26页 |
(二) 和谐的内涵 | 第26-27页 |
(三) 党际和谐的内涵 | 第27页 |
三、主体间性与和谐党际关系的内在契合性 | 第27-29页 |
(一) 主体间性与党际关系的共通之处 | 第27-28页 |
(二) 主体间性与和谐的相互作用 | 第28-29页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主体间性认知发展 | 第29-38页 |
一、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主体性地位的认识过程 | 第29-33页 |
(一) 中国共产党将中间派别视为根本对立面 | 第29-30页 |
(二) 中国共产党将中间党派视为可以合作的对象 | 第30-32页 |
(三) 中国共产党将民主党派视为独立的主体 | 第32-33页 |
二、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主体性地位的认识过程 | 第33-38页 |
(一) 中间派别对中国共产党持反对态度 | 第33-34页 |
(二) 中间党派视中国共产党为可以合作的对象 | 第34-36页 |
(三) 民主党派心悦诚服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 第36-38页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主体间性实践发展 | 第38-48页 |
一、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共生 | 第38-42页 |
(一)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 第38-40页 |
(二)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 第40-42页 |
二、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共存的发展历程 | 第42-48页 |
(一) 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良好合作 | 第42-44页 |
(二)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遭受挫折 | 第44-45页 |
(三)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恢复与发展 | 第45-48页 |
第四章 增强主体间性意识巩固和谐党际关系的路径探索 | 第48-58页 |
一、当前和谐党际关系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原因分析 | 第48-50页 |
(一)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主体间性意识不坚定 | 第48-49页 |
(二)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机制不健全 | 第49-50页 |
二、主体间性视域下和谐党际关系的路径探索 | 第50-58页 |
(一) 增强主体间互主体意识 | 第51-52页 |
(二) 明确主体间关系是有差异的平等关系 | 第52-54页 |
(三) 坚持主体间的理性交往 | 第54-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