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4页 |
1.1 概述 | 第10页 |
1.2 创面敷料 | 第10-11页 |
1.3 静电纺丝纳米材料 | 第11-12页 |
1.4 药物缓释系统 | 第12页 |
1.5 稀土镧 | 第12-13页 |
1.6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21页 |
2.1 主要试剂、材料和仪器 | 第14-15页 |
2.2 电纺纤维膜的制备 | 第15-17页 |
2.2.1 配制梯度氯化镧 | 第15页 |
2.2.2 混纺液的配置 | 第15-16页 |
2.2.3 电纺装置示意图 | 第16页 |
2.2.4 纳米纤维膜实验前的的贮存、备用 | 第16-17页 |
2.3 实验分组及动物模型的制备 | 第17-20页 |
2.3.1 动物模型制备 | 第17-18页 |
2.3.2 动物术后 | 第18页 |
2.3.3 苏木精-伊红(HE)染色 | 第18页 |
2.3.4 创面闭合率计算方法 | 第18-19页 |
2.3.5 病理学评分标准 | 第19页 |
2.3.6 电纺膜电镜扫描 | 第19-20页 |
2.3.7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20页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20-21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1-26页 |
3.1 电纺纤维膜构建 | 第21-22页 |
3.2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22页 |
3.3 创面肉眼观察 | 第22-23页 |
3.4 创面闭合率 | 第23-25页 |
3.5 HE染色切片后显微镜下观察(见附图 2~4) | 第25页 |
3.6 HE染色切片后病理评分 | 第25-26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6-29页 |
4.1 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26-27页 |
4.2 氯化镧与创面修复 | 第27-28页 |
4.3 研究缺陷 | 第28-2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29-30页 |
5.1 结论 | 第29页 |
5.2 展望 | 第29-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附图 | 第33-3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7-38页 |
综述 | 第38-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