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危险因素 | 第10-11页 |
1.3 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方法 | 第11页 |
1.4 研究目的 | 第11-13页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3-15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2.1.1 一般资料 | 第13页 |
2.1.2 纳入标准 | 第13页 |
2.1.3 非纳入标准 | 第13页 |
2.2 仪器与材料 | 第13页 |
2.3 检查方法 | 第13-14页 |
2.3.1 检查规范 | 第13-14页 |
2.3.2 二维超声采集 | 第14页 |
2.3.3 三维图像采集 | 第14页 |
2.4 统计方法 | 第14-15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5-20页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第15页 |
3.2 膀胱颈的位置及移动度的比较 | 第15-16页 |
3.3 宫颈外口的位置及移动度的比较 | 第16-17页 |
3.4 直肠壶腹部的位置及移动度比较 | 第17页 |
3.5 肛提肌裂孔大小的比较 | 第17-18页 |
3.6 耻骨直肠肌厚度的比较 | 第18-19页 |
3.7 耻骨直肠肌损伤情况的比较 | 第19页 |
3.8 经会阴超声和临床POP-Q评估I度脱垂与II度脱垂的相关性分析 | 第19页 |
3.9 对照组与POP组张力期LHA的比较 | 第19-20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0-27页 |
4.1 POP的发病机理 | 第20-21页 |
4.2 POP的超声诊断及意义 | 第21页 |
4.3 POP的超声评估与临床评估的对比 | 第21-23页 |
4.4 本研究超声测量参数分析 | 第23-25页 |
4.4.1 经会阴超声二维声像图所测参数分析 | 第23页 |
4.4.2 经会阴超声三维声像图所测参数分析 | 第23-25页 |
4.5 经会阴超声所测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页 |
4.6 经会阴超声辅助诊断POP的可行性分析 | 第25-26页 |
4.7 本研究的体会与不足 | 第26-2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27-28页 |
致谢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2-33页 |
附图 | 第33-38页 |
综述 | 第38-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