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状况及应对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第7-12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7页
 二、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第7-8页
 三、文献综述第8-10页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0-12页
第一章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点及其教育的不足第12-23页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第12-16页
  (一) 厌学心理第12页
  (二) 自尊心过强,敏感猜疑第12-13页
  (三) 严重的自卑心理,导致自信心不足第13页
  (四) 虚荣心理第13-14页
  (五) 狭隘的嫉妒心理第14页
  (六) 封闭孤立第14-15页
  (七) 抑郁心理第15页
  (八) 偏执心理第15-16页
 二、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点的因素第16-21页
  (一) 社会环境因素第16-17页
  (二) 家庭因素第17-19页
  (三) 学校环境的因素第19-20页
  (四) 个体因素第20-21页
 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第21-23页
  (一) 对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缺乏详细了解第21页
  (二) 重视经济扶贫忽略心理扶贫第21页
  (三)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第21-22页
  (四) 对心理咨询工作存在错误理解第22-23页
第二章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状况的深入研究第23-31页
 一、研究对象第23页
 二、研究工具第23页
  (一) 三种心理测量量表第23页
  (二) 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第23页
 三、结果与分析第23-28页
  (一) 心理学量表测量结果第24-26页
  (二) 问卷调查和访谈和结果第26-28页
 四、讨论第28-31页
  (一)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第28-29页
  (二)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的分析第29-31页
第三章 应对方法第31-38页
 一、经济扶持第31-32页
  (一) 社会资助第31页
  (二) 国家政策资助第31-32页
  (三) 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第32页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第32-35页
  (一) 从高校德育工作的高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第33页
  (二) 注重二者教育方法和手段上的结合第33-34页
  (三) 在队伍建设上相结合第34页
  (四)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第34-35页
 三、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第35-38页
  (一)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第35页
  (二) 建立高水平心理咨询服务队伍第35-36页
  (三)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第36页
  (四) 完善和加强心理辅导制度第36-38页
结语第38-39页
附录A: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状况调查问卷第39-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学视野下福柯的权力观
下一篇:与孤独同行—关于孤独感的个人成长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