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发展 | 第11-15页 |
1.2.1 半刚性连接的构造形式及特点 | 第11-13页 |
1.2.2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隅撑支撑钢框结构的发展 | 第15-19页 |
1.3.1 支撑钢框架结构的分类及优缺点 | 第15-17页 |
1.3.2 隅撑支撑钢框架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3 隅撑支撑钢框架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安排 | 第19-21页 |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1.4.2 本文研究内容的安排 | 第20-21页 |
2 隅撑支撑半刚接钢框架的基本理论 | 第21-36页 |
2.1 梁柱半刚性连接的基本理论 | 第21-29页 |
2.1.1 钢框架结构梁柱连接的分类 | 第21-23页 |
2.1.2 梁柱半刚性连接的M-θ数学模型 | 第23-29页 |
2.2 隅撑支撑钢框架的理论研究 | 第29-35页 |
2.2.1 隅撑和斜支撑截面的选取 | 第31-33页 |
2.2.2 隅撑长度的确定 | 第33-34页 |
2.2.3 隅撑支撑钢框架中各构件的连接形式 | 第34页 |
2.2.4 隅撑支撑钢框架的设计步骤 | 第34-35页 |
2.3 半刚性节点连接的实现 | 第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试验模型的选取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36-52页 |
3.1 SAP2000软件的简介 | 第36页 |
3.2 试验模型的概况 | 第36-43页 |
3.2.1 钢框架的设计 | 第36-39页 |
3.2.2 地震波的选取 | 第39-42页 |
3.2.3 试验的装置及加载方案 | 第42-43页 |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弹性时程分析 | 第43-47页 |
3.3.1 半刚性连接单元的性能测试 | 第43-46页 |
3.3.2 M-θ数学模型及初始转动刚度的确定 | 第46-47页 |
3.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7页 |
3.4 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 第47-51页 |
3.4.1 层间位移的对比 | 第47-48页 |
3.4.2 加速度的对比 | 第48-49页 |
3.4.3 层间荷载的对比 | 第49-50页 |
3.4.4 层间位移角的对比 | 第50-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隅撑支撑半刚接钢框架的Pushover分析及抗震性能的比较 | 第52-72页 |
4.1 Pushover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 第52-57页 |
4.1.1 Pushover分析法的原理与假定 | 第52页 |
4.1.2 水平加载模式 | 第52-54页 |
4.1.3 Pushover分析法的主要步骤 | 第54-57页 |
4.2 隅撑支撑半刚接钢框架Pushover分析模型 | 第57-64页 |
4.2.1 结构模型概况 | 第57页 |
4.2.2 塑性铰的定义和设置 | 第57-59页 |
4.2.3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9-64页 |
4.3 隅撑支撑半刚接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比较 | 第64-71页 |
4.3.1 不同初始转动刚度抗震性能的比较 | 第64-67页 |
4.3.2 隅撑支撑与普通支撑抗震性能的比较 | 第67-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5 隅撑支撑半刚接钢框架的动力时程分析 | 第72-96页 |
5.1 动力时程分析法的简述 | 第72-73页 |
5.1.1 基本原理 | 第72页 |
5.1.2 数值积分法 | 第72-73页 |
5.1.3 结构阻尼 | 第73页 |
5.2 分析实例与地震波的选取 | 第73-79页 |
5.2.1 实例概况 | 第73-75页 |
5.2.2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 | 第75-79页 |
5.3 模态分析 | 第79-82页 |
5.4 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时程分析 | 第82-89页 |
5.4.1 结构基底剪力的时程分析 | 第82-84页 |
5.4.2 结构顶点位移的时程分析 | 第84-86页 |
5.4.3 结构的层间剪力、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的时程分析 | 第86-89页 |
5.5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时程分析 | 第89-95页 |
5.5.1 结构基底剪力的时程分析 | 第89-91页 |
5.5.2 结构顶点位移的时程分析 | 第91-92页 |
5.5.3 结构的层间剪力、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的时程分析 | 第92-9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6-98页 |
1 结论 | 第96-97页 |
2 展望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