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水质预警模型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河流突发污染事故水质预警方法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河流突发污染事故水质预警系统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3页 |
1.3.1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19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3 章节内容安排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河流突发污染事故水质预警方法综述 | 第23-35页 |
2.1 水质模型预警方法综述 | 第23-27页 |
2.1.1 机理模型预警方法 | 第23-25页 |
2.1.2 非机理模型预警方法 | 第25-27页 |
2.2 河流突发污染事故水质预警校正方法综述 | 第27-28页 |
2.2.1 动态校正的必要性 | 第27页 |
2.2.2 动态校正的关键问题 | 第27-28页 |
2.3 河流突发污染事故动态校正整体思路 | 第28-34页 |
2.3.1 基础预测模型 | 第30-31页 |
2.3.2 不确定性分析 | 第31-33页 |
2.3.3 模拟污染源构建 | 第33页 |
2.3.4 支流校正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河流突发污染事故水质预警模型参数动态校正方法研究 | 第35-65页 |
3.1 概述 | 第35-37页 |
3.2 现有水质模型参数校正方法 | 第37-38页 |
3.2.1 模拟退火算法 | 第37页 |
3.2.2 粒子群算法 | 第37页 |
3.2.3 网格寻优算法 | 第37-38页 |
3.2.4 遗传算法 | 第38页 |
3.3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模型参数动态校正方法 | 第38-45页 |
3.3.1 改进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 第40页 |
3.3.2 个体编码 | 第40-41页 |
3.3.3 初始种群生成 | 第41页 |
3.3.4 适应度函数选择 | 第41-42页 |
3.3.5 遗传算子 | 第42-44页 |
3.3.6 遗传参数设计 | 第44-45页 |
3.4 实验研究 | 第45-56页 |
3.4.1 实验一:基于风浪流水槽的污染物扩散实验 | 第45-53页 |
3.4.2 实验二:真实河道污染物扩散实验 | 第53-56页 |
3.5 案例研究 | 第56-63页 |
3.5.1 模型参数确定 | 第56-57页 |
3.5.2 模型参数校正研究 | 第57-6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河流突发污染事故预警结果动态校正方法研究 | 第65-81页 |
4.1 概述 | 第65-66页 |
4.2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预警结果动态校正方法 | 第66-72页 |
4.2.1 数据预处理 | 第67-68页 |
4.2.2 卡尔曼滤波基本原理 | 第68-69页 |
4.2.3 卡尔曼滤波模型 | 第69-70页 |
4.2.4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预警结果动态预测流程 | 第70-71页 |
4.2.5 噪声协方差矩阵确定 | 第71-72页 |
4.3 实验研究 | 第72-76页 |
4.3.1 实验一:基于风浪流水槽的污染物扩散实验 | 第72-75页 |
4.3.2 实验二:真实河道污染物扩散实验 | 第75-76页 |
4.4 案例研究 | 第76-79页 |
4.4.1 卡尔曼滤波模型建立 | 第76页 |
4.4.2 预警结果校正研究 | 第76-7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五章 河流突发污染事故水质预警动态校正方法应用 | 第81-85页 |
5.1 概述 | 第81页 |
5.2 河流突发污染事故水质预警系统架构 | 第81-83页 |
5.2.1 水质预警系统主要内容 | 第81-82页 |
5.2.2 水质预警系统总体架构 | 第82-83页 |
5.3 河流突发污染事故水质预警系统实现 | 第83-85页 |
5.3.1 水质预警系统仿真实现技术 | 第83页 |
5.3.2 水质预警系统建模仿真流程 | 第83-8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85-86页 |
6.2 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个人简历 | 第93-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