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9页 |
1.1 生物柴油概述 | 第14-18页 |
1.1.1 生物柴油定义 | 第14页 |
1.1.2 开发生物柴油的意义 | 第14-16页 |
1.1.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1.4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 生物柴油制备方法 | 第18-20页 |
1.2.1 物理法 | 第18-19页 |
1.2.2 化学法 | 第19-20页 |
1.3 高酸值原料油制备生物柴油概述 | 第20-23页 |
1.3.1 高酸值原料油制备生物柴油意义 | 第20页 |
1.3.2 高酸值原料油制备生物柴油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1.4 生物质碳基固体酸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1.4.1 碳基固体酸的基本性质 | 第23-24页 |
1.4.2 碳基固体酸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 | 第24-25页 |
1.5 微波在生物柴油制备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1.5.1 微波的性质 | 第25-26页 |
1.5.2 微波加热在生物柴油制备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1.6 选题依据及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1.7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实验与方法 | 第29-37页 |
2.1 原料与试剂 | 第29-30页 |
2.2 仪器与设备 | 第30页 |
2.3 实验系统 | 第30-33页 |
2.3.1 核桃壳碳化系统 | 第31页 |
2.3.2 磺化系统 | 第31-32页 |
2.3.3 油酸乙酯化系统 | 第32页 |
2.3.4 微波辅助反应系统 | 第32-33页 |
2.4 实验所用表征手段 | 第33-36页 |
2.4.1 降酸率及酸值和酸密度设定 | 第33-34页 |
2.4.2 催化剂表征手段 | 第34-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核桃壳碳基固体酸催化油酸乙酯化的性能研究 | 第37-50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3.2.1 固体酸制备及表征 | 第37-38页 |
3.2.2 乙酯化实验 | 第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8页 |
3.3.1 制备条件对固体酸催化油酸乙酯化性能的影响 | 第38-41页 |
3.3.2 催化剂表征 | 第41-44页 |
3.3.3 碳基固体酸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 | 第44-46页 |
3.3.4 酯化反应工艺优化 | 第46-48页 |
3.4 结论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微波辅助核桃壳碳基固体酸制备生物柴油 | 第50-58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0-51页 |
4.2.1 微波辅助磺化制备核桃壳碳基固体酸 | 第50页 |
4.2.2 微波辅助油酸乙酯化制备生物柴油 | 第50-5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6页 |
4.3.1 微波磺化时间对核桃壳碳基固体酸活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2 微波磺化温度对核桃壳碳基固体酸活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3 微波加热酯化性能分析 | 第53-54页 |
4.3.4 催化剂表征 | 第54-55页 |
4.3.5 催化剂重复使用性分析 | 第55-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8-59页 |
5.2 论文创新性 | 第59页 |
5.3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 | 第70-71页 |
附件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