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控制权配置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基于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内容和框架第12-14页
        1.2.1 研究内容第12-14页
        1.2.2 研究框架第14页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4-15页
        1.3.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2 创新点第15页
    1.4 本章小结第15-16页
2.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第16-34页
    2.1 文献综述第16-25页
        2.1.1 控制权配置的相关文献综述第16-19页
        2.1.2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文献综述第19-21页
        2.1.3 控制权配置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文献综述第21-23页
        2.1.4 制度环境相关文献综述第23-24页
        2.1.5 文献述评第24-25页
    2.2 概念界定第25-28页
        2.2.1 控制权配置概念第25-26页
        2.2.2 内部控制有效性概念第26-27页
        2.2.3 制度环境概念第27-28页
    2.3 理论基础第28-32页
        2.3.1 委托代理理论第28-29页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9-30页
        2.3.3 控制权理论第30-31页
        2.3.4 不完全契约理论第31-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4页
3.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第34-48页
    3.1 控制权配置层次划分第34-36页
        3.1.1 股东层面控制权配置第34-35页
        3.1.2 董事会层面控制权配置第35页
        3.1.3 经理层层面控制权配置第35-36页
        3.1.4 综合模式的控制权配置第36页
    3.2 控制权配置模式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分析第36-39页
        3.2.1 股东控制模式第37-38页
        3.2.2 经理层控制模式第38页
        3.2.3 相对独立模式第38-39页
    3.3 机理分析及研究假设第39-46页
        3.3.1 股东层面的控制权配置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第39-41页
        3.3.2 董事会层面的控制权配置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第41-43页
        3.3.3 经理层层面的控制权配置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第43-44页
        3.3.4 主要控制权配置模式下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第44-45页
        3.3.5 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第45-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8页
4.研究设计第48-56页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第48页
    4.2 变量设计第48-52页
    4.3 模型构建第52-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5.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第56-84页
    5.1 因子分析第56-61页
        5.1.1 原理及相关步骤第56-57页
        5.1.2 实际应用第57-61页
    5.2 描述性统计第61-65页
        5.2.1 控制权配置模式统计第61-64页
        5.2.2 变量描述性统计第64-65页
    5.3 相关性分析第65-67页
    5.4 多重共线性检验第67-69页
    5.5 回归检验与结果分析第69-78页
    5.6 稳健性检验第78-81页
    5.7 本章小结第81-84页
6.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第84-90页
    6.1 研究结论第84-85页
    6.2 相关建议第85-87页
        6.2.1 关于企业层面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建议第86-87页
        6.2.2 关于政府层面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建议第87页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87-90页
        6.3.1 研究不足第87-88页
        6.3.2 研究展望第88-90页
致谢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0页
附录第100-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初中生素质教育的启示--以对苏州大学附属尹山湖中学部分学生的调查为例
下一篇: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城市公共危机治理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