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2-19页 |
1.2.1 电力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概念 | 第12-13页 |
1.2.2 电力系统状态监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 第13-14页 |
1.2.3 基于知识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 | 第14-19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9-21页 |
第2章 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及故障诊断 | 第21-29页 |
2.1 电力系统故障的基本概念 | 第21-23页 |
2.1.1 电力系统的基本构成结构 | 第21页 |
2.1.2 电力系统输电网络故障异常及事故的类型 | 第21-23页 |
2.1.3 电网事故判断的依据 | 第23页 |
2.1.4 事故的处理方法 | 第23页 |
2.2 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 | 第23-26页 |
2.2.1 电力系统网络的继电保护 | 第24-25页 |
2.2.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智能化要求 | 第25页 |
2.2.3 微机继电保护的组成和特点 | 第25-26页 |
2.3 电力系统的故障诊断 | 第26-27页 |
2.4 电力系统的故障信息 | 第27-28页 |
2.4.1 故障诊断信息需求 | 第27-28页 |
2.4.2 故障原始数据 | 第28页 |
2.4.3 故障分析假设 | 第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基于PSO算法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模型 | 第29-45页 |
3.1 故障诊断原理 | 第29-31页 |
3.1.1 电力系统故障的数学模型 | 第29-30页 |
3.1.2 保护动作原理 | 第30-31页 |
3.2 系统建模 | 第31-36页 |
3.2.1 系统中各部分定义 | 第32-33页 |
3.2.2 系统中保护的逻辑关系 | 第33-36页 |
3.3 PSO算法 | 第36-37页 |
3.3.1 PSO算法原理 | 第36-37页 |
3.3.2 PSO算法的基本步骤 | 第37页 |
3.4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 | 第37-44页 |
3.4.1 Matlab Mathscript程序框图 | 第38-40页 |
3.4.2 Malab Mathscript程序及注释 | 第40-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基于LABVIEW故障诊断平台的搭建 | 第45-65页 |
4.1 LabVIEW故障诊断平台的整体运行思路 | 第45-47页 |
4.2 LabVIEW主平台的搭建 | 第47-55页 |
4.2.1 对程序变量的初始化 | 第47-48页 |
4.2.2 对故障点进行设置 | 第48-49页 |
4.2.3 系统中的保护进行初始逻辑判断 | 第49-50页 |
4.2.4 对系统中的主保护失效情况进行定义 | 第50-51页 |
4.2.5 确定主保护的失效情况与第一后备保护的使能情况 | 第51-52页 |
4.2.6 设置第一后备保护的拒动作信息并确定其工作状态 | 第52-53页 |
4.2.7 根据主保护和第一后备保护的状态对断路器的动作进行设置 | 第53页 |
4.2.8 根据第二后备保护的逻辑确定相应的继电器动作 | 第53-54页 |
4.2.9 实际状态的数据调用 | 第54-55页 |
4.3 LabVIEW逻辑诊断平台的搭建 | 第55-60页 |
4.4 PSO故障诊断算法 | 第60-61页 |
4.5 LabVIEW软件平台的仿真实现 | 第61-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物理实验平台的搭建与验证 | 第65-93页 |
5.1 物理实验平台的整体搭建思路 | 第65-66页 |
5.2 物理平台各部分的搭建 | 第66-79页 |
5.2.1 系统电源部分 | 第66-67页 |
5.2.2 发电机-原动机组及其控制系统 | 第67-70页 |
5.2.3 控制检测设备与人机界面 | 第70-72页 |
5.2.4 双回路供电系统与并网部分 | 第72-74页 |
5.2.5 环形配电网络 | 第74-79页 |
5.3 软件监控平台的搭建 | 第79-92页 |
5.3.1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79-83页 |
5.3.2 继电保护的设计 | 第83-89页 |
5.3.3 继电保护的实验平台运行 | 第89-9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