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隆广场基坑工程桩锚支护参数优化及数值模拟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深基坑支护技术综述 | 第11-13页 |
1.2 桩锚支护体系概述 | 第13-15页 |
1.2.1 基坑桩锚支护体系的特点 | 第13-14页 |
1.2.2 基坑桩锚支护体系的工作机理 | 第14页 |
1.2.3 桩锚式支护体系的破坏模式及其原因 | 第14-15页 |
1.3 桩锚式支护体系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4.1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2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第2章 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 | 第21-31页 |
2.1 恒隆广场基坑工程概况 | 第21-25页 |
2.1.1 基坑环境概况 | 第21-22页 |
2.1.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2-25页 |
2.1.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5页 |
2.2 各类基坑支护方式 | 第25-27页 |
2.3 基坑支护方案选择 | 第27-30页 |
2.3.1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 第27-28页 |
2.3.2 基坑支护方案确定 | 第28-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 第31-45页 |
3.1 支护桩的设计计算 | 第31-39页 |
3.1.1 等值梁法的基本原理 | 第31-32页 |
3.1.2 等值梁计算方法与步骤 | 第32页 |
3.1.3 桩的设计计算 | 第32-39页 |
3.2 锚索的设计计算 | 第39-41页 |
3.3 基坑支护工程总体设计 | 第41-42页 |
3.4 基坑整体稳定性验算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锚桩设计参数优化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45-61页 |
4.1 分析软件的选用 | 第45-49页 |
4.1.1 FLAC3D程序基本原理 | 第45-46页 |
4.1.2 本文选用的结构单元 | 第46-47页 |
4.1.3 土体的本构模型 | 第47-48页 |
4.1.4 FLAC3D分步开挖原理 | 第48-49页 |
4.2 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9-51页 |
4.2.1 土体参数确定 | 第49页 |
4.2.2 围护桩单元,锚杆单元的计算参数确定 | 第49-50页 |
4.2.3 模型假定 | 第50页 |
4.2.4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4.3 深基坑支护结构影响因素优化分析 | 第51-57页 |
4.3.1 桩径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2 桩身嵌固深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4.3.3 锚杆预应力的影响 | 第54页 |
4.3.4 锚杆倾角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5 锚杆长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6 锚固长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4.4 支护参数优化的正交模拟试验分析 | 第57-60页 |
4.4.1 正交试验数学计算模型 | 第57-58页 |
4.4.2 试验计划 | 第58页 |
4.4.3 正交试验结果 | 第58-59页 |
4.4.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基坑开挖过程稳定性分析 | 第61-81页 |
5.1 基坑开挖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 第61-75页 |
5.1.1 工况分析 | 第61-62页 |
5.1.2 初始应力状态 | 第62-63页 |
5.1.3 开挖过程基坑变形规律 | 第63-71页 |
5.1.4 开挖过程土压力分布规律 | 第71-75页 |
5.2 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75-79页 |
5.2.1 基坑监测点的布置 | 第75-76页 |
5.2.2 监测方法 | 第76-77页 |
5.2.3 桩顶水平位移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77-78页 |
5.2.4 土压力监测结果与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78-7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结论 | 第81页 |
6.2 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个人简介 | 第89-91页 |
附录 | 第91-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