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国民收入、国民财富论文

中国如何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基于收入分配的视角

内容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9-12页
        一、研究背景第9-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中等收入陷阱”概述第12-16页
        一、中等收入的内涵第12-13页
        二、“中等收入陷阱”的内涵第13-16页
    第三节 本文的不足和创新第16页
        一、本文的不足第16页
        二、本文的创新第16页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第16-18页
        一、本文的研究思路第16-17页
        二、本文的结构安排第17-18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8-21页
    第一节 国外文献综述第18-19页
        一、国外的理论研究第18页
        二、国外的实证研究第18-19页
    第二节 国内文献综述第19-21页
        一、国内的理论研究第19-20页
        二、国内的实证研究第20-21页
第三章 “中等收入陷阱”理论分析第21-31页
    第一节 “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机制分析第21页
    第二节 “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1-27页
        一、消费第21-22页
        二、投资第22-23页
        三、政府支出第23-24页
        四、技术进步第24-25页
        五、城镇化率第25-26页
        六、收入分配第26-27页
        七、产业结构第27页
    第三节 理论模型的建立第27-31页
第四章 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第31-44页
    第一节 人均GDP预测模型第31-34页
        一、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第31-32页
        二、指数平滑预测第32-33页
        三、ARIMA(1,1,1)模型第33-34页
    第二节 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测度研究第34-42页
        一、中等收入者比重测算的必要性第34页
        二、基于CHNS数据的测算第34-38页
        三、基于拟合收入分布函数法的测算第38-39页
        四、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发展趋势研究第39-42页
    第三节 收入差距的其他指标第42-44页
        一、变异系数第42页
        二、泰尔指数第42-44页
第五章 收入差距视角的“中等收入陷阱”关系的实证研究第44-57页
    第一节 中国的基本情况第44-45页
        一、变量解释第44页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第44-45页
    第二节 VAR模型分析第45-57页
        一、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第45-46页
        二、协整检验及向量自回归模型第46-50页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第50-51页
        四、脉冲响应函数第51-54页
        五、方差分解第54-57页
第六章 结论与中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政策建议第57-62页
    第一节 本文结论第57-58页
    第二节 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政策建议第58-62页
        一、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缩小低收入者比重第58-61页
        二、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稳定程度第61页
        三、提升居民主动消费意识第61-62页
附录A 1978-2013年我国农村和城镇人均收入数据第62-63页
附录B 计算泰尔系数所需数据第63-64页
附录C 1981-2013年相关经济数据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砖五国”医疗保障制度比较研究
下一篇: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关系统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