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蓝光LED的便携式水下视频通信系统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现有的水下无线通信技术 | 第9-11页 |
1.3 水下可见光通信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海水中可见光传输的衰减效应和链路模型 | 第15-28页 |
2.1 海水的固有光学特性 | 第15-16页 |
2.2 海水对可见光的衰减影响 | 第16-22页 |
2.2.1 纯海水对可见光的衰减 | 第17-18页 |
2.2.2 叶绿素对可见光的衰减 | 第18-20页 |
2.2.3 黄色物质对可见光的衰减 | 第20页 |
2.2.4 悬浮颗粒对可见光的衰减 | 第20-22页 |
2.3 海水对可见光的衰减模型 | 第22-27页 |
2.3.1 海水对可见光的吸收模型 | 第22-24页 |
2.3.2 海水对可见光的散射模型 | 第24-25页 |
2.3.3 海水对可见光的总衰减模型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便携式可见光视频传输装置的实现 | 第28-38页 |
3.1 可见光视频通信系统的构成 | 第28-29页 |
3.2 发送端电路设计 | 第29-33页 |
3.2.1 光源的选择 | 第29-30页 |
3.2.2 视频信号放大处理模块 | 第30-31页 |
3.2.3 摄像头和芯片供电模块 | 第31-32页 |
3.2.4 LED 灯驱动电路模块 | 第32-33页 |
3.2.5 系统发送端电路 | 第33页 |
3.3 接收端电路设计 | 第33-36页 |
3.3.1 聚光透镜 | 第33-34页 |
3.3.2 光电探测设备 | 第34-35页 |
3.3.3 小信号功率放大电路 | 第35页 |
3.3.4 系统接收端电路 | 第35-36页 |
3.4 系统在空气中的实验效果 | 第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光在海水中的传输性能分析 | 第38-48页 |
4.1 海水本身对光体积散射函数的影响 | 第38-40页 |
4.2 水下光传输的几何损耗 | 第40-41页 |
4.3 光强随距离分布情况 | 第41-43页 |
4.4 接收光功率随距离分布情况 | 第43-46页 |
4.5 接收端光电信号转换的描述 | 第4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模拟海水中可见光视频通信实验及分析 | 第48-61页 |
5.1 模拟海水实验 | 第48-50页 |
5.2 系统接收端平面功率分布 | 第50-52页 |
5.3 系统中的噪声干扰 | 第52-54页 |
5.3.1 系统接收端电路中的散粒噪声 | 第52-53页 |
5.3.2 系统受到的背景光噪声 | 第53-54页 |
5.4 系统接收端信噪比分析 | 第54-56页 |
5.5 黑暗环境下系统性能分析 | 第56-58页 |
5.6 几种改善系统性能的方法 | 第58-5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4页 |
6.1 总结 | 第61-62页 |
6.2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