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微囊藻毒素的研究概况 | 第12-18页 |
1.2.1 微囊藻毒素的结构和性质 | 第12-14页 |
1.2.2 微囊藻毒素在沉积物/水体系中的吸附行为 | 第14-15页 |
1.2.3 不同吸附剂去除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研究概述 | 第15-18页 |
1.3 生物炭作为吸附剂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1 生物炭的定义与性质 | 第18页 |
1.3.2 不同来源的生物炭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4 吸附理论 | 第20-22页 |
1.4.1 吸附的概念和分类 | 第20页 |
1.4.2 吸附平衡 | 第20页 |
1.4.3 吸附等温线 | 第20-21页 |
1.4.4 吸附模型 | 第21-22页 |
1.5 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创新点 | 第22-24页 |
1.5.1 研究目标 | 第22-23页 |
1.5.2 课题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枣木源生物炭对微囊藻毒素的吸附行为 | 第24-41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4-25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2.3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2.3.1 生物炭的制备 | 第25页 |
2.3.2 生物炭基本性质的测定 | 第25-26页 |
2.3.3 吸附实验 | 第26-27页 |
2.3.4 样品处理与检测方法 | 第27-28页 |
2.3.5 数据处理 | 第28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8-40页 |
2.4.1 生物炭基本性质测定结果 | 第28-29页 |
2.4.2 固相萃取方法对MC-LR的浓缩效率 | 第29-30页 |
2.4.3 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 | 第30-31页 |
2.4.4 吸附温度对生物炭吸附MC-LR的影响 | 第31-35页 |
2.4.5 pH对生物炭吸附MC-LR的影响 | 第35-38页 |
2.4.6 溶解性有机质对Z-700吸附MC-LR的影响 | 第38-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不同竞争物对生物炭Z-700吸附MC-LR行为的影响研究 | 第41-54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1-42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1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1-42页 |
3.3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3.3.1 竞争吸附实验 | 第42-43页 |
3.3.2 样品处理与检测方法 | 第43页 |
3.3.3 数据处理 | 第43-44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4-52页 |
3.4.1 不同离子对Z-700吸附MC-LR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2 含羧基化合物的存在对吸附行为的影响 | 第45-47页 |
3.4.3 含胍基化合物的存在对吸附行为的影响 | 第47-49页 |
3.4.4 MC-RR对Z-700吸附MC-LR的影响 | 第49-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MC-LR在底泥和Z-700上吸附/脱附行为的研究 | 第54-64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4-55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54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4-55页 |
4.3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5-59页 |
4.3.1 底泥的采集处理与表征 | 第55-57页 |
4.3.2 吸附实验 | 第57-58页 |
4.3.3 样品分析与检测方法 | 第58页 |
4.3.4 数据处理 | 第58-59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9-62页 |
4.4.1 掺杂不同含量的Z-700的两种底泥对MC-LR的吸附 | 第59-60页 |
4.4.2 太湖底泥和Z-700对MC-LR的吸附/脱附行为 | 第60-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结论 | 第64-65页 |
5.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