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三、 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第三节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 第18-21页 |
一、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8-1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三、 本文特色及待改善之处 | 第19-21页 |
第一章 长三角地区跨域环境治理的发展与要求 | 第21-27页 |
第一节 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环境治理基本情况 | 第21-24页 |
一、 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产业结构 | 第21-23页 |
二、 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的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水平 | 第23-24页 |
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跨域环境治理的发展历程 | 第24-25页 |
第三节 长三角跨域环境治理中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 第25-27页 |
第二章 长三角地区环境治理政府合作机制的现状与特点 | 第27-32页 |
第一节 长三角地区环境治理政府合作兴起 | 第27-28页 |
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环境治理政府合作机制的现状 | 第28-29页 |
一、 跨区域管理机构及制度 | 第28-29页 |
二、 政府间跨域合作性协议 | 第29页 |
三、 跨域环境污染治理法规 | 第29页 |
第三节 长三角地区环境治理政府合作机制的特点 | 第29-32页 |
第三章 长三角跨域环境治理机制的困境:黄浦江死猪事件为例 | 第32-44页 |
第一节 治理环境的缺失 | 第33-37页 |
一、 内部环境的缺失 | 第33-35页 |
二、 外部环境的缺失 | 第35-37页 |
第二节 环境法规标准的差异及冲突 | 第37-40页 |
一、 污染防治法规的适用问题 | 第37-39页 |
二、 环境技术标准法规的差异冲突 | 第39页 |
三、 区域排污权交易中的差异冲突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政府协调机制的缺位 | 第40-44页 |
一、协调与合作组织的缺位 | 第40-42页 |
二、治理责任分摊的困境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构建未来跨域环境治理政府合作路径 | 第44-53页 |
第一节 合作治理环境的改善 | 第44-47页 |
一、 内部环境的健全 | 第44-45页 |
二、 外部环境的改进 | 第45-47页 |
第二节 政府整体合作治理区域环境污染法规的健全 | 第47-50页 |
一、 设立区域立法协调机构 | 第47-48页 |
二、 制定区域性统一法规 | 第48-49页 |
三、 推进区域协作立法 | 第49-50页 |
第三节 构建有效的政府间环境治理合作机制 | 第50-53页 |
一、 建立有效的跨区域合作组织 | 第50-51页 |
二、 建立跨区域环境监管机构 | 第51页 |
三、 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 | 第51页 |
四、 完善现有的生态补偿机制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