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保基金运行监管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导论 | 第10-17页 |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 论文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社保基金监管基本理论 | 第17-25页 |
第一节 社保基金概述 | 第17-21页 |
一、 社保基金 | 第17-18页 |
二、 社保基金的特征 | 第18-19页 |
三、 社保基金的管理环节 | 第19-21页 |
第二节 社保基金监管概述 | 第21-25页 |
一、 社保基金监管 | 第21-22页 |
二、 社保基金监管的范围 | 第22页 |
三、 社保基金监管的特点 | 第22-23页 |
四、 社保基金监管的模式 | 第23-24页 |
五、 社保基金监管的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我国地方社保基金监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5-33页 |
第一节 我国社保基金监管现行体系 | 第25-27页 |
一、 政府主导 | 第26页 |
二、 分散监管 | 第26-27页 |
三、 社会监督 | 第27页 |
第二节 我国地方社保基金监管存在问题 | 第27-30页 |
一、 立法层次低,法律基础薄弱 | 第28页 |
二、 行政监管部门间责任缺失 | 第28-29页 |
三、 社会监督严重缺位 | 第29页 |
四、 基金监管透明度低 | 第29-30页 |
五、 基金增值风险较大 | 第30页 |
第三节 我国地方社保基金监管问题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一、 监管制度缺陷 | 第30-32页 |
二、 监管手段缺陷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国外社保基金监管探析及启示 | 第33-39页 |
第一节 美国社保基金的监管 | 第33-34页 |
一、 监管模式 | 第33页 |
二、 监管特点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新加坡社保基金的监管 | 第34-35页 |
一、 监管模式 | 第34-35页 |
二、 监管特点 | 第35页 |
第三节 英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社会监督 | 第35-36页 |
一、 监督模式 | 第35-36页 |
二、 监督特点 | 第36页 |
第四节 国外对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社会监督的启示 | 第36-39页 |
一、 注重机构建设、加强管理专业性 | 第37页 |
二、 注重社会组织的监督 | 第37页 |
三、 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 第37-38页 |
四、 扩大监督主体范围 | 第38页 |
五、 提升信息公开性和透明度 | 第38页 |
六、 强调事前预防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我国社保基金监管体制的完善 | 第39-45页 |
第一节 完善社保基金监管法制 | 第39-40页 |
一、 提高社保基金监管的立法层次 | 第39页 |
二、 完善社保基金监管工作的法律规范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完善社保基金监管系统 | 第40-42页 |
一、 设立专门的基金监管机构 | 第40页 |
二、 完善立法机关监管制度 | 第40-41页 |
三、 健全司法机关监管制度 | 第41页 |
四、 加强社会监管力量 | 第41-42页 |
五、 强化营运机构内部监管 | 第42页 |
第三节 完善社保基金监管的信息披露制度 | 第42-43页 |
一、 建立社保基金管理人的信息披露制度 | 第42页 |
二、 完善社保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 | 第42-43页 |
三、 建立舆论的社会监督制度 | 第43页 |
第四节 在监控流程中建立全程监控体系 | 第43-45页 |
一、 事前防范体系 | 第43页 |
二、 事中监督体系 | 第43页 |
三、 事后检查体系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