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导论 | 第13-2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1.3.1 普惠金融的研究概述 | 第15-17页 |
1.3.2 微型金融机构使命漂移的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1.3.3 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研究动态 | 第21-23页 |
1.3.4 简评 | 第23页 |
1.4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第23-25页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5-27页 |
2 概念界定与使命漂移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27-34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7-28页 |
2.1.1 普惠金融 | 第27页 |
2.1.2 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 第27-28页 |
2.1.3 使命漂移 | 第28页 |
2.2 使命漂移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28-33页 |
2.2.1 微型金融理论 | 第28-30页 |
2.2.2 普惠金融理论 | 第30页 |
2.2.3 农业信贷补贴论 | 第30-31页 |
2.2.4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1-32页 |
2.2.5 长尾理论 | 第32-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普惠金融与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普惠属性 | 第34-46页 |
3.1 普惠金融的内涵与特征 | 第34-37页 |
3.2 农村金融增量改革逻辑与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普惠属性 | 第37-39页 |
3.2.1 中国农村金融增量改革的内在逻辑 | 第37-38页 |
3.2.2 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普惠属性 | 第38-39页 |
3.3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现状 | 第39-41页 |
3.4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经济功能 | 第41-42页 |
3.5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市场定位 | 第42-45页 |
3.5.1 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 | 第43-44页 |
3.5.2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市场定位 | 第44-45页 |
3.5.3 贷款公司的市场定位 | 第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使命漂移的理论分析 | 第46-53页 |
4.1 使命漂移的起源 | 第46-47页 |
4.2 双重使命的相互冲突 | 第47-49页 |
4.3 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使命漂移的内涵 | 第49-50页 |
4.4 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使命漂移的特点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5 衡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使命漂移的指标体系 | 第53-75页 |
5.1 使命漂移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53-55页 |
5.1.1 设计原则 | 第53页 |
5.1.2 衡量使命漂移的各项指标 | 第53-55页 |
5.2 构建使命漂移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AHP) | 第55-64页 |
5.2.1 层次分析法(AHP)原理 | 第56-58页 |
5.2.2 确定使命漂移指标的综合权重 | 第58-63页 |
5.2.3 衡量使命漂移的综合比率 | 第63-64页 |
5.3 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使命漂移案例分析——以村镇银行为例 | 第64-74页 |
5.3.1 顺银村镇银行基本情况 | 第64-65页 |
5.3.2 使命漂移的描述性分析 | 第65-70页 |
5.3.3 使命漂移指标体系在顺银村镇银行中的应用 | 第70-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6 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使命漂移的生成机制与负面影响 | 第75-91页 |
6.1 假定条件与分析基础 | 第75-80页 |
6.2 委托代理冲突与使命漂移 | 第80-84页 |
6.2.1 无监督条件下的博弈分析 | 第80-81页 |
6.2.2 监督条件下的博弈分析 | 第81-84页 |
6.3 商业化过程中的动态博弈 | 第84-87页 |
6.4 使命漂移的负面影响 | 第87-90页 |
6.4.1 政治上违背国家推行政策初衷和制约普惠金融贯彻实施 | 第87-88页 |
6.4.2 经济上加深农村金融供需矛盾和妨碍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 第88-89页 |
6.4.3 社会上激发农村社会贫富矛盾和扩大农村社会贫富差距 | 第89-9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7 国外微型金融机构防范使命漂移的经验借鉴 | 第91-101页 |
7.1 发达国家防范微型金融使命漂移的经验借鉴 | 第91-95页 |
7.1.1 美国富国银行的经验借鉴 | 第91-93页 |
7.1.2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的经验借鉴 | 第93-94页 |
7.1.3 发达国家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94-95页 |
7.2 发展中国家防范微型金融使命漂移的经验与教训 | 第95-100页 |
7.2.1 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的经验 | 第95-97页 |
7.2.2 印度小额信贷危机的教训 | 第97-98页 |
7.2.3 发展中国家经验教训对我国的启示 | 第98-100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8 普惠金融下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使命漂移的化解路径与防范对策 | 第101-108页 |
8.1 普惠金融下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使命漂移的化解路径 | 第101-104页 |
8.1.1 法律方面 | 第101-102页 |
8.1.2 经济方面 | 第102-103页 |
8.1.3 监管方面 | 第103-104页 |
8.2 普惠金融下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使命漂移的防范对策 | 第104-107页 |
8.2.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104-105页 |
8.2.2 强化财政税收支持 | 第105页 |
8.2.3 健全组织治理结构 | 第105页 |
8.2.4 促进管理方式创新 | 第105-106页 |
8.2.5 建立社会绩效管理体系 | 第106-107页 |
8.2.6 倡导社会责任型投资理念 | 第107页 |
8.3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9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9.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08-109页 |
9.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21页 |
附录 | 第121-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