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弧故障检测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2 汽车电弧故障基本概念 | 第9-11页 |
| 1.2.1 汽车电弧故障的起因 | 第9-10页 |
| 1.2.2 汽车电弧故障的伏安特性 | 第10-11页 |
| 1.3 汽车电弧故障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5页 |
| 1.3.1 国外汽车电弧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2 国内汽车电弧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3.3 汽车电弧故障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5-16页 |
| 第2章 汽车电弧故障实验平台搭建及实验方案 | 第16-26页 |
| 2.1 汽车电弧故障实验平台搭建 | 第16-19页 |
| 2.1.1 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16-18页 |
| 2.1.2 数据采集系统 | 第18-19页 |
| 2.2 电弧故障实验方案设计 | 第19-21页 |
| 2.3 实验 | 第21-24页 |
| 2.3.1 正常运行模拟实验 | 第21-22页 |
| 2.3.2 电弧故障模拟实验 | 第22-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 第3章 汽车电弧故障信号特征分析 | 第26-40页 |
| 3.1 单一负载电弧故障信号特征分析 | 第26-32页 |
| 3.1.1 车灯负载 | 第26-28页 |
| 3.1.2 电机类负载 | 第28-30页 |
| 3.1.3 喇叭类负载 | 第30-32页 |
| 3.2 复合负载电弧故障信号特征分析 | 第32-38页 |
| 3.2.0 多组车灯复合负载 | 第32-33页 |
| 3.2.1 电机与车灯复合负载 | 第33-35页 |
| 3.2.2 喇叭与车灯复合负载 | 第35-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4章 汽车电弧故障特征的提取与识别 | 第40-52页 |
| 4.1 汽车电弧故障特征的提取 | 第40-43页 |
| 4.1.1 带通滤波器设计 | 第40-41页 |
| 4.1.2 电弧故障特征频段的提取 | 第41-43页 |
| 4.2 汽车电弧故障特征向量的构造 | 第43-46页 |
| 4.3 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故障识别 | 第46-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5章 汽车电弧故障检测装置的设计 | 第52-66页 |
| 5.1 硬件设计 | 第52-58页 |
| 5.1.1 硬件总体规划 | 第52-53页 |
| 5.1.2 DSP主板模块 | 第53-54页 |
| 5.1.3 外部AD采样模块 | 第54-55页 |
| 5.1.4 信号调理模块 | 第55-56页 |
| 5.1.5 电源模块 | 第56-58页 |
| 5.2 软件设计 | 第58-63页 |
| 5.2.1 软件系统框图 | 第58-59页 |
| 5.2.2 数据采集与存储 | 第59-61页 |
| 5.2.3 主程序设计 | 第61-63页 |
| 5.3 软硬系统调试 | 第63-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 6.1 总结全文 | 第66-67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致谢 | 第72-74页 |
| 个人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