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制度与管理体制论文

财政分权下环境治理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基于“制度设计理论”的考察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2-15页
        1、问题的提出第12-15页
        2、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5页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第15-19页
        1、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2、国内研究现状第16-19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9-21页
        1、研究方法第19-20页
        2、研究框架第20-21页
    第四节 创新点第21-22页
    第五节 不足之处第22-23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基于“制度设计理论”的分析第23-29页
    第一节 “制度设计理论”的基本思想第23-26页
        1、“以激励为中心”的制度设计第23-24页
        2、“以选择为中心”的制度设计第24-25页
        3、佩蒂特“制度设计三原则”第25-26页
        4、“重复博弈理论”的应用第26页
    第二节 “制度设计理论”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解释第26-29页
        1、政府环境政策工具的制定与执行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制度安排第26-27页
        2、中国式财政分权激励: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第27-29页
第三章 回顾与梳理:政府环境政策工具的演进历程、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第29-44页
    第一节 演进历程第29-36页
        1、计划体制下的“忠诚/命令”式政策工具(1949—1978)第29-30页
        2、财政包干体制下的“忠诚/政绩”式政策工具(1978—1993)第30-32页
        3、分税制下的“竞赛锦标制”式政策工具(1993—)第32-36页
    第二节 影响因素第36-41页
        1、财政支出结构第37-38页
        2、中央转移支付第38-39页
        3、产业结构第39-41页
    第三节 重点解读:分权期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的作用机制第41-44页
        1、“理性人”多重身份假设第41-42页
        2、政治晋升、财政约束的双重激励第42-43页
        3、环境治理失败的“无动力”和“无能力”第43-44页
第四章 实证考察:基于五个代表省份财政分权与政府环境治理水平数据的检验第44-47页
    第一节 变量说明第44页
    第二节 数据来源第44页
    第三节 描述性统计第44-45页
    第四节 模型选取第45页
    第五节 回归结果第45-46页
    第六节 主要结论及其政策含义第46-47页
第五章 比较研究: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的国际视野分析第47-56页
    第一节 各国财政分权改革下政府环境治理的实践第47-54页
        1、美国模式第47-50页
        2、日本经验第50-51页
        3、巴西范式第51-54页
    第二节 各国经验对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启示第54-56页
        1、借鉴国外环境保护税,降低环保收支的财政约束第54页
        2、健全公民偏好表达机制,发挥地方政府信息优势第54页
        3、形成有效的环保支出机制,构建生态转移支付制度第54-55页
        4、采取税收优惠减免,促进环境保护和研发投融资第55-56页
第六章 路径与取向:完善我国财政分权下政府环境治理行为的制度安排第56-62页
    第一节 建立健全的财政收支管理体制,维护污染治理的效率与公平第56-58页
        1、根据财权与事权统一原则,制定公平合理的财政收支制度第56页
        2、把环境财政纳入公共预算体系,保证环保支出的额度第56-57页
        3、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公平合理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第57-58页
    第二节 调整地方政绩考核办法,转变地方政府的行为方式第58-59页
        1、转变政绩考核机制,引入“绿色GDP”标准第58-59页
        2、补充居民与社会组织的评价,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第59页
    第三节 加强社会公众参与环保监督,提高环境治理效率第59-62页
        1、加强退出机制建设,发挥居民“用脚投票”的作用第59-60页
        2、立法保护公民的呼吁权利,增强地方政府与居民的沟通第60页
        3、完善环境决策的制度设计,扩大公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第60页
        4、加强环保宣传力度,发挥第三部门作用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强化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形式美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在路上》:新身份的追寻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