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3-14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4-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3页 |
1.1 引言 | 第19-20页 |
1.2 电离层基本研究 | 第20-27页 |
1.2.1 电离层物理发展简史 | 第20-21页 |
1.2.2 电离层基本特征 | 第21-24页 |
1.2.3 电离层的变化特征 | 第24-27页 |
1.3 极区电离层相关研究 | 第27-31页 |
1.3.1 等离子体对流 | 第28-29页 |
1.3.2 能量粒子沉降 | 第29-31页 |
1.4 本文工作和创新点 | 第31-33页 |
1.4.1 论文主要内容和框架 | 第31-32页 |
1.4.2 论文创新点 | 第32-33页 |
第二章 极区电离层观测和模拟简介 | 第33-51页 |
摘要 | 第33页 |
2.1 极区电离层观测 | 第33-42页 |
2.1.1 数字式电离层测高仪探测技术 | 第34-37页 |
2.1.2 非相干散射雷达简介 | 第37-40页 |
2.1.3 极区电离层的联合观测 | 第40-42页 |
2.2 电离层模拟 | 第42-49页 |
2.2.1 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简介 | 第43-45页 |
2.2.2 高纬电离层模型简介 | 第45-4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三章 极区电离层NmF2气候学特征的共轭研究 | 第51-65页 |
摘要 | 第51页 |
3.1 引言 | 第51页 |
3.2 数据来源以及处理方法 | 第51-53页 |
3.3 NmF2变化特征的南北极对比 | 第53-60页 |
3.3.1 NmF2日变化特征 | 第54-57页 |
3.3.2 NmF2年变化特征 | 第57-58页 |
3.3.3 太阳活动低年NmF2分布特征 | 第58-59页 |
3.3.4 太阳活动高年NmF2分布特征 | 第59-60页 |
3.4 NmF2变化特征南北极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60-63页 |
3.4.1 水平输运过程与粒子沉降的的相对贡献 | 第60-62页 |
3.4.2 光致电离与中性大气成分的影响 | 第62-6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极区电离层NmF2对太阳活动依赖性的共轭研究 | 第65-75页 |
摘要 | 第65页 |
4.1 引言 | 第65页 |
4.2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 第65-66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66-70页 |
4.3.1 NmF2随太阳活动变化趋势分析 | 第66-69页 |
4.3.2 NmF2对太阳活动变化响应敏感度分析 | 第69-70页 |
4.3.3 NmF2与太阳活动相关性分析 | 第70页 |
4.4 NmF2太阳活动依赖性南北极差异的相关分析 | 第70-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极区电离层NmF2观测与国际参考电离层对比研究 | 第75-89页 |
摘要 | 第75页 |
5.1 引言 | 第75-76页 |
5.2 IRI-2012模型简介及数据处理 | 第76-78页 |
5.3 观测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78-87页 |
5.3.1 太阳活动低年结果对比与讨论 | 第78-81页 |
5.3.2 太阳活动高年结果对比与讨论 | 第81-83页 |
5.3.3 太阳活动上升相结果对比与讨论 | 第83-85页 |
5.3.4 太阳活动下降相结果对比与讨论 | 第85-87页 |
5.3.5 平均相对误差分析 | 第8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六章 太阳活动低年极隙区纬度电离层特征的观测与模拟对比研究 | 第89-103页 |
摘要 | 第89页 |
6.1 引言 | 第89-90页 |
6.2 观测仪器和数据介绍 | 第90-92页 |
6.3 太阳活动低年观测结果 | 第92-94页 |
6.4 太阳活动低年模拟结果 | 第94-95页 |
6.5 极区电离层不同物理机制的相对贡献 | 第95-101页 |
6.5.1 水平输运过程的UT效应 | 第95-98页 |
6.5.2 粒子沉降与光致电离的相对贡献 | 第98-101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3-107页 |
7.1 研究总结 | 第103-106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21页 |
致谢 | 第121-123页 |
作者简介 | 第123-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