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 第3-4页 |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 1.2 干扰对齐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 1.2.1 干扰对齐的起源 | 第15-17页 |
| 1.2.2 干扰对齐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 1.3 物理层安全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 1.3.1 物理层安全的起源 | 第20-22页 |
| 1.3.2 物理层安全的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 1.4 本课题的来源及研究问题描述 | 第25-27页 |
| 1.5 论文的主要贡献及结构安排 | 第27-30页 |
| 第二章 面向迭代干扰对齐的基站天线选择方案 | 第30-52页 |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 2.2 系统模型 | 第31-33页 |
| 2.3 面向迭代干扰对齐的最优基站天线选择方案 | 第33-40页 |
| 2.3.1 线性干扰对齐的可行性条件 | 第33-34页 |
| 2.3.2 迭代干扰对齐算法 | 第34-36页 |
| 2.3.3 最优基站天线选择方案 | 第36-38页 |
| 2.3.4 计算复杂度分析 | 第38-40页 |
| 2.4 面向迭代干扰对齐的低复杂度基站天线选择方案 | 第40-45页 |
| 2.4.1 迭代干扰对齐的收敛特性分析 | 第40-41页 |
| 2.4.2 低复杂度基站天线选择方案 | 第41-44页 |
| 2.4.3 计算复杂度分析 | 第44-45页 |
| 2.5 仿真结果和分析 | 第45-50页 |
| 2.5.1 计算复杂度测试 | 第45-46页 |
| 2.5.2 完美信道状态信息情况下用户和速率性能仿真 | 第46-48页 |
| 2.5.3 不完美信道状态信息情况下用户和速率性能仿真 | 第48-50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三章 基于格拉斯曼流形优化的干扰对齐 | 第52-70页 |
| 3.1 引言 | 第52-53页 |
| 3.2 系统模型 | 第53-55页 |
| 3.3 传统交替最小化与联合有用信号的干扰对齐算法 | 第55-57页 |
| 3.3.1 交替最小化干扰对齐算法 | 第55-56页 |
| 3.3.2 联合有用信号的干扰对齐算法 | 第56-57页 |
| 3.4 格拉斯曼流形的概念及其优化方法 | 第57-60页 |
| 3.4.1 格拉斯曼流形的概念 | 第57-59页 |
| 3.4.2 格拉斯曼流形上最速下降法 | 第59-60页 |
| 3.5 基于格拉斯曼流形优化的干扰对齐算法 | 第60-64页 |
| 3.5.1 核心思想 | 第60页 |
| 3.5.2 主要内容与步骤 | 第60-64页 |
| 3.5.3 收敛性证明 | 第64页 |
| 3.6 仿真结果和分析 | 第64-68页 |
| 3.6.1 用户和速率性能仿真 | 第65-66页 |
| 3.6.2 收敛特性仿真 | 第66-68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第四章 分布式迭代干扰对齐:基于子空间跟踪的方法 | 第70-90页 |
| 4.1 引言 | 第70-71页 |
| 4.2 系统模型 | 第71-72页 |
| 4.3 基于复FDPM子空间跟踪的分布式干扰对齐 | 第72-80页 |
| 4.3.1 子空间跟踪的基本概念 | 第72-73页 |
| 4.3.2 复数域FDPM子空间跟踪方法 | 第73-76页 |
| 4.3.3 所提出的分布式迭代干扰对齐算法 | 第76-80页 |
| 4.3.4 计算复杂度分析 | 第80页 |
| 4.4 MIMO认知网络中的应用 | 第80-84页 |
| 4.4.1 MIMO认知网络的系统模型以及可行性条件 | 第81-82页 |
| 4.4.2 MIMO认知网络中的分布式迭代干扰对齐算法 | 第82-84页 |
| 4.5 仿真结果和分析 | 第84-89页 |
| 4.5.1 多用户对MIMO干扰网络下的仿真 | 第84-88页 |
| 4.5.2 MIMO认知网络下的仿真 | 第88-89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 第五章 无线携能通信网络中的安全多播 | 第90-110页 |
| 5.1 引言 | 第90-92页 |
| 5.2 系统模型 | 第92-93页 |
| 5.3 基于秩-2 波束成形的安全多播设计 | 第93-99页 |
| 5.3.1 秩-2 波束成形的Alamouti空时编码简介 | 第93-95页 |
| 5.3.2 安全多播传输方案描述 | 第95-96页 |
| 5.3.3 所提出的安全多播设计 | 第96-99页 |
| 5.4 优化问题的求解 | 第99-104页 |
| 5.4.1 基于秩-2 半定松弛的凸近似过程 | 第99-102页 |
| 5.4.2 具体求解步骤 | 第102-104页 |
| 5.5 仿真结果和分析 | 第104-108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110-112页 |
| 6.1 全文总结 | 第110-111页 |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11-112页 |
| 致谢 | 第112-11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4-128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8-130页 |
| 一、学术论文 | 第128-129页 |
| 二、发明专利 | 第129页 |
| 三、参加研究的科研项目 | 第129-130页 |
| 缩略语 | 第130-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