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基于微信平台的公益传播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6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三)研究现状第12-15页
    (四)研究内容第15页
    (五)研究方法第15-16页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微信公益的发展现状第16-25页
    (一)微信公益传播的发展动因第16-18页
    (二)微信传播与公益传播的契合点第18-21页
        1.群体重合度高,平台潜力大第18-19页
        2.人性化传播符合公益传播诉求第19-20页
        3.微信拓展公益传播多渠道第20-21页
    (三)公益基于微信传播的优势体现第21-25页
        1.强关系间信源高可信度第21-22页
        2.频繁的公众号与用户互动第22页
        3.精准化的信息推送第22-23页
        4.多样化的公益信息形态第23-25页
二、微信公益传播的形成机制第25-37页
    (一)基于微信平台的公益主体第25-28页
        1.公益团队搭建公共平台第25-26页
        2.微信个人的公益发起及传递第26-27页
        3.企业开展公益营销第27-28页
    (二)微信公益传播的相关内容第28-30页
        1.诉诸情感的公益宣传第28-29页
        2.实时跟进的线下报道第29-30页
        3.互动性的创意内容第30页
    (三)微信公益传播的构建模式第30-37页
        1.利用朋友圈进行“强关系”传播第30-32页
        2.借助公共平台进行精准传播第32-33页
        3.建立“微网站”进行多媒体传播第33-34页
        4.通过微信群进行“红包”传播第34-35页
        5.基于微支付进行公益众筹传播第35-37页
三、微信公益传播效果的社会呈现第37-41页
    (一)基于受众“认知—态度—行为层面”的传播效果第37-38页
    (二)公益参与者“使用与满足”的效果呈现第38-39页
    (三)微信公益“创新与扩散”的效果体现第39-41页
四、微信公益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41-49页
    (一)微信公益传播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第41-44页
        1.私密平台局限传播效果第41-42页
        2.欠缺“把关”,谣言扩散第42-43页
        3.专业程度低,缺乏长效机制第43页
        4.微信支付存在安全隐患第43-44页
    (二)完善微信公益传播的具体对策第44-49页
        1.借助微博,发挥微平台联合力第44-46页
        2.公开公益信息,即时辟谣第46页
        3.政府加强微信公益的引导和管理第46-48页
        4.严格审核公益账号,提高支付技防水平第48-49页
五、微信公益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第49-52页
    (一)实现微信功能的全方位整合第49-50页
    (二)搭建有信任度的募捐平台第50页
    (三)营造有利于公益理念表达的传播环境第50-52页
结论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致谢第56-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乌珠穆沁草原水热动态对植被的影响
下一篇:社群的演进:政务新媒体进化的基本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