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13-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页 |
1.2 高速铣削加工技术的概述 | 第15-18页 |
1.2.1 高速铣削加工的特点 | 第15-17页 |
1.2.2 高速铣削加工的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1.3.1 42CrMo高强度钢特点 | 第19页 |
1.3.2 切削力 | 第19-20页 |
1.3.3 切削温度 | 第20-22页 |
1.3.4 数值模拟在高速铣削加工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1.4 课题来源以及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23-24页 |
1.4.2 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2章 42CrMo高强度钢高速铣削实验与研究方案 | 第27-37页 |
2.1 实验系统 | 第27-29页 |
2.1.1 工件材料 | 第27页 |
2.1.2 刀具 | 第27-28页 |
2.1.3 机床 | 第28-29页 |
2.2 实验方案与测试分析 | 第29-33页 |
2.2.1 铣削力实验 | 第29-31页 |
2.2.2 铣削温度实验 | 第31-33页 |
2.3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 第33-35页 |
2.3.1 42CrMo高强度钢高速铣削的铣削力 | 第33-34页 |
2.3.2 42CrMo高强度钢高速铣削的铣削温度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42CrMo高强度钢高速铣削中铣削力研究 | 第37-51页 |
3.1 42CrMo高强度高速铣削铣削力特征 | 第37-38页 |
3.2 铣削参数的影响 | 第38-41页 |
3.2.1 进给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2 径向切深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3 轴向切深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 刀具材料的影响 | 第41-43页 |
3.4 铣削力分析 | 第43-44页 |
3.4.1 PM铣刀铣削力分析 | 第43页 |
3.4.2 GM铣刀铣削力分析 | 第43-44页 |
3.5 42CrMo高强度钢高速铣削铣削力经验公式 | 第44-47页 |
3.5.1 42CrMo高强度钢高速铣削铣削力模型 | 第44-47页 |
3.5.2 42CrMo高强度钢高速铣削铣削力经验公式的确定 | 第47页 |
3.6 42CrMo高强度钢高速铣削铣削力建模 | 第47-50页 |
3.6.1 铣削力经验模型建立 | 第47-49页 |
3.6.2 铣削力回归方程及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 第49-5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42CrMo高强度钢高速铣削中铣削温度研究 | 第51-59页 |
4.1 42CrMo高强度钢高速铣削铣削温度特征 | 第51-52页 |
4.2 铣削参数的影响 | 第52-56页 |
4.2.1 铣削速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4.2.2 轴向切深的影响 | 第53-55页 |
4.2.3 进给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 涂层材料的影响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42CrMo高强度钢高速铣削数值模拟与应用 | 第59-73页 |
5.1 42CrMo高强度钢高速铣削加工 2-D建模 | 第59-61页 |
5.1.1 42CrMo高强度钢高速铣削加工模型简化 | 第59页 |
5.1.2 42CrMo高强度钢高速铣削数值模拟关键技术 | 第59-60页 |
5.1.3 高速铣削数值模拟参数设置 | 第60-61页 |
5.2 42CrMo高强度钢高速铣削铣削力与铣削温度数值模拟 | 第61-64页 |
5.2.1 42CrMo高强度钢高速铣削数值模拟铣削力和铣削温度特征 | 第61-62页 |
5.2.2 铣削速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5.2.3 进给量的影响 | 第63-64页 |
5.2.4 涂层材料的影响 | 第64页 |
5.3 薄壁件高速铣削数值模拟应用 | 第64-70页 |
5.3.1 薄壁件高速铣削过程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64-65页 |
5.3.2 铣削速度的影响 | 第65-67页 |
5.3.3 进给量的影响 | 第67-68页 |
5.3.4 径向切深的影响 | 第68-69页 |
5.3.5 轴向切深的影响 | 第69-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结论 | 第73-74页 |
6.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